注册
推广

修公路盖新房 巫溪“最落后贫困村”今年要脱贫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巫溪“最落后贫困村” 今年要脱贫这段时间,巫溪县土城镇石柱村村民都在筹谋一件大事——盖新房!石柱村是巫溪唯一一个目前还没有通车的贫困村,由于建筑

原标题:

巫溪“最落后贫困村”今年要脱贫

本报记者 龙丹梅

没有村办公室,村干部只能在农户家里办公。通讯员 李美华 摄

这段时间,巫溪县土城镇石柱村村民都在筹谋一件大事——盖新房!

石柱村是巫溪唯一一个目前还没有通车的贫困村,由于建筑材料拉不上山,这里的村民一直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村里没有村委会办公室,村民办事只能到处找村干部。

不通车、没法建新房,加上通讯不畅、电力不足,这个村堪称巫溪“最落后的贫困村。”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为了“啃”下石柱村这块扶贫“硬骨头”,当地政府针对石柱村基础设施欠账严重的状况,制定了以道路交通建设和房屋改造为主的扶贫计划。今年7月中旬,石柱村就将通车,村民们的新房终于可以盖起来了。

今年内,这个巫溪“最落后的贫困村”要销号了!

多年来村民出行全靠岩壁间攀爬

修路,通车,对于石柱村太重要了!

石柱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是土城镇最偏远的村庄。2010年前,村子男女老少进出村的唯一办法,就是用脚蹬着岩石缝,用手抓住老树藤,手脚并用顺着悬崖攀爬着上下,曾经有人摔下悬崖丢了命。

后来,为解决村子里不通路的问题,当地政府争取到一部分修路资金,再加上村民集资和投工投劳,修了条全长6.7公里的路。但这路有两段太过陡峭,最陡处坡度超过30度,无法通过验收,也没法硬化,连摩托车都骑不上去。

4年前,记者到石柱村采访时,便是沿着这条路步行上山。下山时因为坡度太陡,还重重地摔了一跤。

没有路,生产生活物资只能靠肩挑背扛,农产品也下不了山。“有手艺,能打工挣钱的都搬下山了。”村支书熊琼科说,石柱村原有428人,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搬下山200多人,剩下的人中,常年在家的有53户、225人,分散居住在方圆17平方公里、海拔900—1600米的石柱山上。

这些村民为啥不肯下山?

“留下的多是贫困户。”熊琼科说。村里地多人少,平均每户都有二三十亩耕地,加上适合种植魔芋、中药材,在地里随便扒拉点都能吃饱;这53户中,有43户是建卡贫困户,他们没有下山建房的资金、没有在外谋生的技能,自然也就没有条件搬出去。(下转2版)

后来,土城镇在石柱村发展起了魔芋、土鸡、山羊、中药材等产业,单看村民经济收入,去年已接近脱贫标准,但是按照解决贫困户“八难”,贫困村实现“八有”标准,村里的基础设施欠账就太严重了,比如没有村便民服务中心,没有硬化公路,出行不便,住房改造难,公共服务难等。

这一切,都源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能通车的路!

村民们都盼望着“住新房”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在外打工挣了钱,最先做的事就是回家盖新房。但在石柱村,盖新房却是奢望。

村里家家户户都住在泥巴篾片做墙体的穿斗房里,不少房屋的房基已被老鼠钻通,几近倒塌;几乎每一家的土墙都裂开了口子,伸得进手掌。

住得最偏远的贫困户周世全家还是茅草屋顶,由于年久失修,淤泥集结,房顶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杂草。

65岁的贫困户刘恰全住的房子还是1962年修建的,猪圈羊圈紧挨着住房,牲畜粪便池露天敞着,成群的苍蝇在院子里“嗡嗡”打转,像一团团黑云。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不少村民都患有风湿,得过蚊蝇导致的传染病。多年来,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住新房”。

刘勋连的家是村里唯一的“水泥屋”,这倒不是因为他家庭富裕。1998年,刘家因分家要建新房,但住家附近没有适合打土坯房墙体的泥巴,从别处背泥巴运费也贵。于是,他请村里的乡亲义务帮忙,隔三岔五从山下买来水泥背上山,前后背了三四个月,才勉强修起了三间房。由于水泥有限,他的猪圈屋、厨房等至今还是土坯房。

连安全的住房都住不上,就谈不上脱贫。土城镇党委书记陈小伟告诉记者,目前石柱村的53户村民中,除确定搬迁的2户外,剩下有45户的D级危房需要全部拆除重建,6户的C级危房需要加固改造。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村民的当务之急,都是盖新房。

岩壁上“抠”出公路,造价比普通农村公路高一倍

无论是建新房,还是发展产业,都要以通车为前提。“石柱村这块脱贫‘硬骨头’,一定要啃下!”2016年4月,石柱村村干道整修工程正式启动。

“石柱村的道路,几乎是全部从悬崖上‘抠’出的,大型机械进不去,直接导致了人工费用高昂。”土城镇镇长龙再清说,在石柱村修路比其他地方难得多,特别是虎老峡断纵坡一处2公里长的改道工程,造价需要500万元,比修建普通农村公路造价高出4倍还多。据初步预算,要整修、硬化石柱村改道后全部8.25公里道路,需要投入1100万元左右。

去年,整修工程启动,随后遇到汛期,连续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施工进度。目前,这条道路正在进行杉树盘道至石桩盘道纵坡改道,“预计7月中旬左右将完成改造,到时候货车就能开上山,把村民们建房需要的材料拉上去。”龙再清说,路修通后,首先要把村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起来,接着为村民盖新房,8月中旬再逐步实施路面硬化,“只要交通瓶颈一破除,石柱村就能实现脱贫销号。”

此外,由于在公路两旁居住的村民只有17户,剩下的村民必须通过修建社道到家门口来解决运输问题。因此,本月底,村里9.5公里社道将启动建设,7月中旬前也要争取建成通车。

没条件盖新房的怎么办?还是要动员搬迁!

选址、进行地质评估、预算房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尽管道路还没正式通车,村民们却早早地做起了前期准备。

按照政策,村里的贫困户可享受每人1万元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每户2.1万元的差异化补助资金,就近建房基本不成问题。

可村里人从来没有建砖瓦房的经验,尽管驻村工作队每天都宣传“要建化粪池、牲畜栏要和住房分开”,但很多人仍不知该咋办。正巧,在外当泥水匠的村民刘才仁听说村里要修路,他准备一通车就动工建新房,要给村里人搞出个“样板工程”。

还有一件事也让扶贫干部为难。村道通车后,仍有11户村民因住得太远或住在滑坡点,无法就近建房。“对于这些村民,我们还是要动员他们搬到山下的平阳村集中居住点去,平时回村里种地,一样能实现脱贫增收。”龙再清说。

今年初,村民刘恰成夫妻俩就搬到了山下的平阳村集中居住点,农忙时回到村里种地。5月24日记者进村采访时,恰逢夫妻俩回乡种包谷。今年他们不仅种了5亩包谷、8亩魔芋,还种了不少党参、厚柏。“只要通了路,1亩魔芋能净赚4000元,维持生活没得问题。”刘恰成憨厚地笑着说。

[责任编辑:陈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