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化零为整 重庆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852万亩


来源:华龙网

原标题:化零为整“并地”生金 重庆土地整治促流转获农民点赞华龙网4月22日6时讯(首席记者 徐焱) 4000亩连片的油菜田整齐平坦,一条条灌溉渠分布其间,平整的水泥路将田地分割

原标题:

化零为整“并地”生金 重庆土地整治促流转获农民点赞

崇龛镇青杠村土地整治后打造的油菜花海景区。 首席记者 徐焱 摄

崇龛镇汪坝村土地整治后大力发展柠檬种植。 首席记者 徐焱 摄

华龙网4月22日6时讯(首席记者 徐焱) 4000亩连片的油菜田整齐平坦,一条条灌溉渠分布其间,平整的水泥路将田地分割成一个个画板,不同品种的油菜拼出的太极图案清晰可见,这是重庆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带给游客的最直观感受。如今油菜花成了崇龛乃至潼南的一张众所周知的名片,除了农业的增收,当地人还发展起了“农家乐”的生意,不断增长的收入让老百姓满是幸福感和获得感。一系列效果的取得,和当地土地整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青杠的土地整治,正是重庆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并地”过上了好日子。在第49个地球日来临之际,我们来看看重庆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化零为整创造流转条件农民从“吃饱饭”变“吃好饭”

过完三月的“油菜花节”,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的吴道友也过了一年里最忙的时段,这几天趁着天气好,他带着家人一起整修起了农家乐的鱼塘。吴道友说,今年“油菜花节”很火爆,游客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提前请了五六个工人帮忙,但还是忙得团团转。

吴道友度过了一个忙碌的三月,但对他而言忙碌过后是非常幸福的,他初步算了一下,从2月下旬到3月底,除去给工人的工资等各种成本,他的净利润仍然有近十万元,而这个数字是吴道友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青杠村里有两条河交汇,河流冲刷形成了一片三角洲,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着不错的耕种条件,但是传统的农业模式是一家一户零散劳作,吴道友家就是其中一户。吴道友坦言,以前全家6口人,总共不到5亩土地,能种水稻的田地只有两亩多点,其他的坡地只能种些蔬菜、红薯,“以前一年到头是剩不到钱的,只能让全家人填饱肚子,要想攒点钱得‘勒紧裤腰带’才行”。

吴道友的转机正是从青杠村的土地整治和流转开始,虽然他家的土地到今年还没能纳入整治范围,但是他已经借着土地整治和流转的东风过上了好日子。

崇龛镇副镇长王开富介绍,通过土地整治,将以前农户零散的土地整合在了一起,政府出资对水渠便道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打造后,成规模的土地流转给了农业企业或农业大户,这样一来,农业种植的规模化就体现出来了,机械化程度也提高了,农民流转土地后每年每亩地可以得到七百多元的流转费,再到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务工,一个月还有八九百元的收益,仅此一项一年下来人均就有万元。

青杠村土地整治和当地的旅游结合了起来,流转后4000多亩连片的土地被一家粮油企业打造成了油菜花田,借着“陈抟故里”景区的基础,当地发展起了崇龛花海景区,而吴道友等农户通过发展“农家乐”,从以前的“吃饱饭”升级为了“吃好饭”。

如果不考虑乡村旅游的额外收益,那么临近的崇龛镇汪坝村则代表性更强,当地整治了2500亩土地,流转后发展了柠檬种植。村民余江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整治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水稻,一年下来纯利润也就两百多元,除了种地还要做点小生意才能糊口,现在土地整治流转后他到合作社打工,一年他要多收入8000多元。

“现在有些村子土地整治工作还没推进过去,当地老百姓就很期待尽快整治,尽快流转。”潼南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项目管理现场代表王伟介绍,接下来无论是青杠村、汪坝村还是其他的镇街村社,他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扩大土地整治面积,为土地流转创造好的条件,为农民的增收服好务。

唤醒沉睡的土地从“种田糊口”到“坐地收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崇龛的变化是近年来重庆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潼南,当地以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着力点,以促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为落脚点,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助推农村“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生产机械化、生活社区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果。

当地国土部门称,潼南充分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定位于建设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并在崇龛镇等22个镇建成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5个,在小渡等22个镇建成水稻千亩高产创建核心片25个。

“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唤醒了沉睡的农村土地,项目区村民实现从‘种田糊口’到‘坐地收金’的转变,土地的集约利用及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最大化。”王伟介绍,近年来,潼南区通过土地整治,整合社会资金近2亿元,吸引了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蔬菜种植。

除潼南以外,通过土地整治帮农民增收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也是通过土地整治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吸引了珍奇瓜果、精品蔬菜、旅游观光等多个新型农业,使村里85%以上土地集中到现代规模农业、高效农业之中,80%的劳动力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农业产值产能大幅提升,收入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变为租赁土地、季节性受雇务农、手工艺、进城务工等多元化收入。

在垫江县白家镇湖滨村,经当地农户申请,国土部门同意,试点了农民联户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一改分散承包经营的传统瓜菜种植模式,整合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参与的农户年收入有了大幅提升,而且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户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和积极改造耕地的热情也大涨。

彭水县是全国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烤烟是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改变传统烟叶种植零散、低产的耕种现象,当地润溪乡白果村、樱桃村对种植区进行全面土壤改良,配套灌溉、排水和道路等土地整治工程,打造出了烟叶生产示范基地。据介绍,烤烟种植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山地陡峭,土地整治后采用机械化耕作,帮助烟农减少了工时,降低了成本,从而也促进了当地烟叶生产发展和烟农增收,也为烟叶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拓展土地整治效益保障农民权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市国土房管局方面介绍,重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从零星试点到大规模推进,从立足耕地保护到成为“保红线、保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助推三农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平台性和支撑性作用。“‘十二五’以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52万亩,补充耕地80.39万亩。”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内涵,以坚守耕地红线、促进城乡统筹、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群众权益、助推乡村振兴等多元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以用地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注重村庄生态环境整治。

同时,也将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促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市实施区域旅游计划,通过打造稻田公园、开心农场等农业综合发展项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整合完善建设规划,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提高口粮生产能力,并推进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

此外,将拓展土地整治效益,全力保障农民权益,坚持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整治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的方式将整治后的承包土地流转到大户或专业公司,或在承包地农户中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农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整治后土地流转3至5年后,将按一定比例提高租金,使农民真正享受政府投入的效益,还将探索将土地整治配套的工程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保障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

[责任编辑:张灿]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