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重庆市乡村文化振兴这么干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正确导向立起来 奋斗精神强起来 群众生活美起来 乡土文化活起来 农村风气好起来定了,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就这么干!本报记者 颜安 实习生 王丽乡村振兴不光是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还包括乡村文化的

原标题:

正确导向立起来 奋斗精神强起来 群众生活美起来 乡土文化活起来 农村风气好起来

定了,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就这么干!

本报记者 颜安 实习生 王丽

乡村振兴不光是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还包括乡村文化的振兴。

近日,市委宣传部等4个部门印发了《重庆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紧紧围绕乡村“铸魂”行动精准发力,大力繁荣乡村文化,着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梳理《方案》,一张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图徐徐展开。

短中长目标相结合实现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按照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总体工作部署,《方案》制定了2020年攻坚战、2035年持久战、2050年远景规划三个实施节点,提出了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的阶段性目标。

到2020年

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到2035年

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村文化振兴达到新高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到2050年

乡村文化全面繁荣兴盛,农业文化内涵、农村思想道德、农民精神面貌全面提升,助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多彩民俗风情、丰富特色风物、厚重人文风韵,彰显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

聚焦突出问题实施六大重点工作

《方案》聚焦当前我市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实施六大重点工作。

一是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行动

针对部分农民集体意识淡漠、责任意识淡化、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我市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开办新时代讲习所、开展乡村家庭道德教育、选树宣传乡村振兴榜样、开展乡村德法相伴活动、培育乡贤文化、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工作,强化农村群众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是开展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行动

针对农村房屋建设缺乏规划,巴渝传统民居受到严重破坏,农村建筑风貌逐渐消失,农村不可移动文物遭到损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力,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我市将开展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编制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加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民间传统工艺发展、促进地方戏曲创新发展、引导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深化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让乡土文化活在田间地头、体现时代气息。

三是开展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行动

针对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覆盖面不广、功能不齐全、设备陈旧、建筑面积不达标、服务效能不高,基层文化阵地利用不充分,活动开展少且形式单一等问题,我市将坚持以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推进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开展精品剧目下基层巡演、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乡村全覆盖、加强基层电影放映厅建设,创新文化下乡内容和形式,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夯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等,推动乡村文化服务载体、文化供给结构和方式逐步优化升级,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是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

针对我市部分农村存在相互攀比、人情过重等现象,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注重分类治理、标本兼治,实施以“十抵制十提倡”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作,有效治理农村不良社会风气,持续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五是加强乡村信息网络建设

针对乡村数字化建设滞后、公共文化平台分割、资源不能整合、孤岛现象突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我市将紧紧围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推进“信息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用”工程、乡村文化网络服务平台、乡村文化网络内容、网络扶贫工程等五大支撑体系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网络支撑和工作载体。

六是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针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凸显的新问题新情况,我市将以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乡村移风易俗等乡村文化振兴“四大行动”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舆情导控和新闻扶贫,着力营造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

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新的乡村文化阵地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我市将建设一系列新的乡村文化阵地,筑牢农民精神家园。

■ 新时代讲习所。依托公共服务阵地,在每个乡镇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利用农村院坝、田间地头、文化大院等,在村(社)开展流动讲习工作。组建以党政领导干部、第一书记、宣讲团成员、致富带头人、农技专家、“五老人员”、新乡贤等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讲习队伍。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乡村振兴战略,讲好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讲好实用技术、实用技能,讲好乡村新风正气、身边好人好事。

■ 在有条件的乡镇,推出家训馆、建设家训墙、打造家训街,展示当地优秀家风家训。

■ 在乡镇和村社宣传栏设立“乡村振兴榜样”展示墙,定期公示和展示先进典型事迹。

■ 在村社设立“失德曝光台”,组织村社妇联执委和巾帼志愿者、老党员、热心村民组建“美德劝导员”队伍,对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导。

■ 在乡镇依托调解工作室,建设1个“小马工作室”,推广“老马工作法”。

■ 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贤家庭设立“乡贤堂”,整合党员议事会、群众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职能,发挥新乡贤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集中力量解决乡村事务,助推乡村社会治理。

■ 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和24个“村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共享科技馆,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 加强村级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建设,精准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产业扶助、乡村老人帮扶、乡村邻里互助、乡村儿童启智、守护乡村文脉、“重庆志愿服务季”乡村行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

■ 鼓励支持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实施乡村房屋住所、劳动工具、生活器具、服饰以及艺术品等乡村特色文化遗产保护。

■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集室内演出、艺术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鼓励有条件的村按照“七个一”标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数字乡村文化振兴一大批利好即将袭来

梳理《方案》,重庆日报记者发现,一大批利好即将袭来,我市农村群众将普遍受益。

1 到2020年开展农村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3000场以上,同时开展“庭审进乡镇”活动,每个区县每年5场以上,全市200场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民的普法知晓率达到70%。

2 每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3000场,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次以上,培训一支懂技术的本土农技员队伍,辐射带动农户5万户以上。

3 力争2020年新增100个非遗项目传习所,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增加至120个,推动20个非遗保护特色小镇建设。

4 2020年力争建成10个传统工艺市级工作站。

5 到2020年,全市戏曲演出达到500场。

6 力争到2020年,建设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打造首批30家乡村文化乐园,建成1—2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古镇。

7 到2020年,打造一批市级乡村文学基地,建设市级文艺创作基地100个以上,打造市级乡村艺术特色学校25所以上。

8 到2020年,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9 到2020年,完成14座无线发射台站改造,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10 支持在乡镇建设室内固定惠民电影放映厅,2020年建厅总数达到全市乡镇总数的50%。

11 到2020年,下线2个月内的商业电影公益放映增加到5万场。

12 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每年开展文艺进基层活动1000场以上。

13 到2020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立1支民间文艺团队,每个村落实1名文化志愿者、发展3个文化中心户,实现全市1000支民间文艺团队、1万名文化志愿者、3万个文化中心户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全市基层公共文化队伍达到5万人。

14 2020年底,实现全市所有自然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建成120个“互联网小镇”、1200个“移动互联网村”。

15 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达到100M及以上带宽接入能力。

[责任编辑:胡月]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