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老外包粽子、旱地赛龙舟 巴南摆“非遗”大戏迎端午


来源:凤凰网重庆综合

6月6日,重庆市巴南区“我们的节日·端午——巴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2019”活动在界石镇新界商街举行。

凤凰网重庆综合 6月6日,重庆市巴南区“我们的节日·端午——巴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2019”活动在界石镇新界商街举行。

梆鼓舞表演《谷子熟了》

数十名外国友人现场展示学习“非遗”成果、表演“非遗”节目、参加包粽子大赛和旱地龙舟赛,与市民一起感受地道的“中国味”。

“老外”参加包粽子大赛

本次活动在重庆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巴南区委、区政府主办,巴南区委宣传部、巴南区文明办、巴南区文化旅游委、共青团巴南区委、界石镇共同承办。

外国朋友学习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对很多人来说是平常事,但对外国人来说却是“新鲜事”。当天上午,12名外国友人加入包粽子大军,和市民一起竞赛,一起感受端午节的团圆气氛。

外国朋友学习包粽子

糯米、粽叶、绿豆、腌制好的五花肉等材料一字排开,一声令下,12支参赛队伍就争先包起来,每支参赛队伍都有1名外国友人。

外国朋友学习包粽子

拿起粽叶挽成漏斗,铺上糯米塞入五花肉,再铺一层糯米,粽叶一合,拿绳子迅速捆扎,一个结实的传统咸肉粽就包好了。一系列流畅的动作,看得老外们直呼“amazing(神奇)”!

“老外们”虽然包粽子手法还很生疏,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包粽子的兴致。

14支队伍角逐旱地龙舟赛

龙舟赛一般都是在水上举行,而活动现场的龙舟赛,选手们不是用桨而是骑在龙舟上用脚向前冲,奇特的比赛引发现场观众阵阵笑声。

外国朋友参演木洞山歌《闹酒》

这是巴南区文化品牌之一——旱地龙舟。据介绍,旱地龙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南木洞龙舟”的传承和延伸。

木洞龙舟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可追溯至清朝,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巅峰。伴随着极具川渝特色的龙舟号子,三、四十人至七、八十人不等的人组成一个队,同心协力,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上奋勇争先,其间也会穿插水上抢鸭子或旗帜或扇子等游戏。

外国朋友参加旱地龙舟赛

随着长江航道的管制,木洞龙舟这一传统的水上活动面临失传的危机。巴南区政府大力支持,加之民间热心本土文化的有识之士不忘传统,积极呼吁和热心运作,原本在水上才能开展的龙舟竞赛逐渐转向陆地,发展成了旱地龙舟,并在巴南区的各个镇街传播开来。

9个项目组成“非遗”大戏

在活动现场,重庆树叶制作、刘氏泥术、重庆面塑、王氏火疚疗法、刘氏四合胡豆制作、彭氏火烤豆干、传统火锅底料制作、严昌海传统糖画、端午粽子包法等9个非遗项目展示引得市民排起长龙,争着向民间艺人学技艺,抢着体验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梆鼓舞表演《谷子熟了》

“我们通过采摘新鲜有形的野生阔叶,经选材、清洗、水泡、冲洗、漂白等工艺流程完成,所制成的树叶工艺品可以作为独立的装饰品和艺术品,格调高雅、生态环保。”现场,重庆树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明贵正在向大伙儿介绍自己的产品。

舞蹈《我们共同的家》

除了乐在其中的本地市民,外国朋友也深深沉浸于刘氏泥塑和重庆面塑两个非遗项目中不能自拔。

活动现场还展示有艾草、菖蒲、雄黄酒“端午三友”,以及界石经典儿歌配画、魅力界石摄影优秀作品。现场书写、赠送界石镇优秀家风家训等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外国朋友体验。

[责任编辑:冯恋]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