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重庆贫困村干部山东取经 学到了什么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贫困村干部山东取经 学到了什么巫溪县红池坝镇的茶园一片生机盎然。记者 崔力 摄学员们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学员们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参观学习。本版图片除署名

原标题:

贫困村干部山东取经 学到了什么

巫溪县红池坝镇的茶园一片生机盎然。记者 崔力 摄

学员们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学习乡村振兴经验。

学员们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参观学习。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彭瑜摄

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当重庆偏远山区贫困村的村干部到了农业较发达的山东后,会有怎样的感悟?山东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和成果,会给重庆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怎样的启发?

7月22日—28日,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的“鲁渝扶贫协作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让贫困村的村干部赴山东取了一次“真经”,这33名学员分别来自彭水、城口、巫溪、酉阳4个贫困县的33个贫困村。

学员们带着问题、困惑去培训,在山东乡村振兴学院考察党建,在原山林场感受艰苦创业精神,到专业合作社了解产业发展,走进代村观摩乡村旅游,去沂蒙红嫂纪念馆学习如何建立党群干群关系,坐在青岛农业大学教室聆听电商讲座。

学习归来,学员们说,思想更解放了、思维更活跃了、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回到村里一定加油干!

带头人很重要

学习感悟:带头人要担使命,抓党建促发展绝不是空话

“我们村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7月23日一早,学员们来到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介绍,三涧溪村曾经六年换了六个村支部书记,上访的、闹事的、孩子辍学的、邻里争吵的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村子的发展,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而且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群众怨声载道,称其是“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涧溪”。

十多年来,高淑贞坚守“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通过抓党建促发展,带领大家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盘活10家企业,引进70家企业,建起农业生态示范园、采摘观光园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等,村集体由负债60万元到年收入26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三涧溪村也从“问题村”变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单位”。

“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和当年高淑贞在三涧溪村的情况差不多。但高淑贞抓住党建这个核心关键点,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转村风,最终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这让我茅塞顿开,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学员郭美林说。

郭美林是彭水县龙溪镇漆树村党支部书记,今年6月才上任。因为漆树村矛盾纠纷多,上任两个月了,她工作局面还没完全打开,“高淑贞干事创业不畏难,有思路有想法,在三涧溪村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带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抓民生奔小康’的乡村振兴之路。党建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走过场。我也要从党建入手,破解漆树村目前的困局。”

学习结束回到漆树村后,郭美林马上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并对村里年轻党员、返乡创业村民进行了梳理,同时落实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问题。郭美林告诉记者,漆树村要请党员站出来、让能人干起来,通过抓党建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彭水县鞍子镇干田村支部书记熊祥辉也称,此次学习让他真切体会到,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关键在带头人、关键在党组织,“带头人就应该担起使命来。”

面对困难不能畏难

学习感悟:随时都要有敢闯敢干的劲儿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城口县沿河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以前,沿河乡北坡村属于中溪乡,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乡,山里人进出要走栈道、蹚河流,还要经过险峻陡峭的扁桶峡,山里的土特产也运不出去,变不成钱。

1995年,中溪乡的群众自发集资购买柴油机、岩石打孔钻机、空压机等,投工投劳修出山公路。在悬崖上“抠”石头、在绝壁上打炮眼、在山涧里建涵洞……男女老少在峡谷里修了3年,终于打通了从沿河到中溪乡坟院子河坝(土地名)的泥结石路。

“原以为我们已经很艰苦了,有时还埋怨环境恶劣、条件不好,有些畏难。可山东原山林场一次次在逆境中艰苦创业获得重生的传奇故事,让我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好抱怨的?”在参观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时,北坡村综治专干简文成回想起了当年中溪乡开山修路的场景,不禁感叹。

原山林场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不足2%,几代林场人发扬“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精神,终于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后来在国家对林业事业单位“断粮断奶”的情况下,原山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全国4000多家国有林场中率先实现了山绿、场活、业兴、人富的目标,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而今天,原山林场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由5家困难事业单位组成的新原山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

原山林场带给简文成最大的启发就是,干部和群众都必须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振兴乡村。

“现在,北坡村的交通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修通出山的路只是个起步。”简文成说,真正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要带动全村老百姓不等不靠,立足实际情况、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生猪、中蜂、山地鸡等支柱产业。

“这样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很难得,触动人心。”7月29日,城口县高观镇复兴村村主任唐天月培训结束回到村里,当天深夜就下起了暴雨。深夜11点了,这个26岁的女村主任还打着手电筒冒雨在高山峡谷间查看地质滑坡情况。她说,山东之行让她明白了,干基层工作就要有敢闯敢干的劲儿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要把群众发动起来

学习感悟:把村民团结起来,同时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在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学员们看到了全村360人吃“大锅饭”的盛况,并且是一日三餐全免费!每年,村里要为此支出伙食费约280万元。

为什么要吃“大锅饭”?该村全民股份制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因为大家都忙啊!都忙着接待进村旅游的游客,没时间做饭。”

原来,中郝峪村依托山水资源,动员村民将房屋、土地、果树、山林、资金、劳动力等进行清产核资,作价入股,成立全民股份制公司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之前的不到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4.3万元,全村户均存款3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由2013年的负债8万余元,猛涨到现在的380万元。

“大开眼界!”酉阳县龙潭镇花莲村村主任姚华军称,花莲村有巴尔盖森林公园、笋岩大峡谷和婆婆山等,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龙潭镇和4A级景区赵世炎故居,旅游资源并不比中郝峪村逊色,“中郝峪村的成功在于,他们把全村百姓组织起来了,大家携手坚持,成败相依。”

花莲村有贫困户86户,目前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但姚华军认为,振兴花莲才是最终目标。中郝峪村的模式让他意识到,一定要把群众组织起来,把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三变”改革,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姚华军说,回村后会尽快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村民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意识。首先动员群众出钱、出力,探索建立股份公司抱团发展产业;其次,加强对村民种养技术、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培训,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三是在探索产业经营模式基础上,发展茶叶10000亩(已种植4500亩)、黄花200亩,建设鳝鱼养殖基地24亩、冷水鱼塘125亩、七彩米基地260亩、棕叶谷750亩。

“要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参加学习的巫溪县天元乡象坪村党支部书记陈明辉说,偏远山区很难吸引外来人才,但中郝峪村的做法让他打开了思路,“用美好的前景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身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解决人力和人才问题,是我们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

学好电商把农产品卖出去

学习感悟:找到了差距,发现了“痛点”

7月26日,33名学员走进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接受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

课堂上,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园村综合服务专干伍桂莲一边听,一边“唰唰”地做笔记,不时用手记拍下老师的PPT,生怕落下一点知识。

“太实用了!”伍桂莲告诉记者,茶园村以“公司+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000亩标准化茶园,今年加工茶叶近700公斤,目前实现销售收入69.8万元,还有价值16.3万元的茶叶没有卖出去,“我要学好电商,把茶叶卖出去!”

茶园村的茶叶都是高山茶叶,生态环保,有“云中之茶”的美誉。伍桂莲坦言,村里的茶叶没有种好,品牌也没打造出来,销售渠道也没打开。她说,这三堂课好像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一样,正是她急需学习的内容。

培训结束回到村里,伍桂莲随即在网络销售平台益农信息社进行了注册登记,她计划在网上销售村里的茶叶。

伍桂莲说,要依靠这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做好几件事,一是发挥好公司龙头支撑作用,让茶叶发展不缺资金、技术;二是理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对产业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落实种植标准化,提高茶叶品质,打造绿色有机茶叶品牌;三是继续学好农村电商,把茶叶通过网上卖出去,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个性化设计、产业化布局、标准化操作、专业化运行、品牌化发展、战略化提升……”听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关于《合作社“六化”发展与提升策略》的授课后,城口县蓼子乡穴沱村党支部书记代东岷记住了这些内容,“这次培训,让我感到我们的专业合作社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发现了之前没发现的‘痛点’。”

中药材种植是穴沱村的扶贫产业。代东岷说,穴沱村下一步将按照“六化”的标准,一是探索合适的合作机制,把村民组织起来,集约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二是提升合作社的技术水平,促进种植规范;三是打造品牌,既管好基地,还要跑好市场。

记者手记》》

有触动更要有行动

彭瑜

在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全市33个贫困村干部参加“鲁渝扶贫协作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赴山东学习,可谓精准又及时,这更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

坚定了初心、明白了使命、找到了差距,以促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抓落实,是33名学员此次山东之行最大的收获。

“大开眼界,思想更解放了、思维更活跃了、思路更清晰了……”短短一周的随班采访,我随时听到学员们的惊叹声,听到他们结合学习内容谈自己的村情,谈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谋出路。

在三涧溪村,学员们意识到一个好的带头人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原山林场的传奇故事,让他们深受启发,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得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中郝峪村和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他们认识到,只有真正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沂蒙人民为什么能把“最后一ロ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后,学员们说,这是因为我们党、人民军队和老区群众有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今天,我们干事创业,不能忘了初心。

这一次培训,既有现场考察,又有课堂学习,缺啥补啥,是一次“量身定制”、触动人心的培训。

有触动,才会更有行动。期待这些贫困村的村干部们,在山东之行后的大作为。

[责任编辑:彭一]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