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重庆如何缓解民营企业“办事难”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如何缓解民营企业“办事难”——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本报记者 戴娟 实习生 徐若菡近日,市政协常委就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办事难&r

原标题:

如何缓解民营企业“办事难”——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

本报记者 戴娟 实习生 徐若菡

近日,市政协常委就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办事难”问题专题调研。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我市《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清理办事流程,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应减则减,可放尽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优化工作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办事难”的问题。

打通“信息孤岛”,打造线上政务服务“一张网”

企业或个人想办一件事,却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打转,这是很令人头疼的经历。

去年12月底,九龙坡区升级改造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建立“一窗通办”服务区,将涉及17个部门、分散在35个办事窗口的306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到14个统一收发件窗口,将原来1个窗口只受理一个部门的业务变成1个窗口可受理17个部门、306项业务。

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该区行政服务中心,看到各窗口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有三层楼,面积近8000平方米,按照前台接件后台审批的标准化模式划分为市场准入、民生事项、建设领域三个区域。

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九龙坡全区90%部门审批科整体入驻,受理部门33个,办理事项达到402项,占全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93.7%,窗口即办率从6%提升至63.2%,日均接待办事群众近万人,形成了“件不出中心、群众不跑二趟”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了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中心还建立了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配置自助取件柜,实现“服务不停歇,全天不打烊”。

在区县政务服务大厅日渐完善的同时,市级部门也有了服务大厅。去年8月,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建成运营。

走进该服务大厅,记者看到,1200平方米的区域内,设有综合窗口区、进驻部门联合办公区、自助服务区、咨询服务区等。其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18个部门和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共100余项事项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市级服务大厅,实行“综合窗口受理、并联集成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统一办事指南和服务标准,提供统一接件、出件、办理和咨询一站式服务,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一个系统”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在视察调研中,市政协常委也发现,由于市区级各部门职能整合,办件流程及所需要件还不是很清晰,造成办件效率较低。同时,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壁垒”,不能共享共用,“全渝通办”还不能一网办结。部分区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不统一,有些没有做到“应进必进”“规范受理”,存在“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等现象。

对此,市政协常委建议进一步强化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线上全面打通“信息孤岛”,打造全市统一架构、三级联动的线上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数据跑”代替“企业跑”。线下重点强化各级行政服务大厅(中心)的服务功能建设,真正做到“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放管服”既要“放”好“管”好,更要服务好

一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大幅“瘦身”。来自市发改委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59项,向区县下放行政权力670项,为两江新区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放权283项和33项。

但在实际操作中,市政协常委也发现,一些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甚至街道一级后,各地办理流程、时限等规定并不一致,加上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信息壁垒尚未打破,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完全共享,造成企业申报材料重复提交、反复审核。

座谈交流中,有企业反映,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后,其开办连锁门店必须38个区县挨个跑,并且在不同区县办理同一审批事项,实际审批时间为10-60个工作日不等,且各区县要求不统一,有的要求提交电子件即可认证,有的要求企业必须提交一大摞纸质材料,这让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事这项工作。有企业反映,统一纳税、区县分税的问题一直没有较好解决,分支机构较多的部分企业缴纳税款极为不便。以星巴克咖啡为例,其在重庆的62家分店,都必须按照所属区域分别纳税。

“推进‘放管服’改革,不仅要‘放’好‘管’好,更要服务好。”市政协常委们认为,由于市、区县两级部门间“放管服”推进力度不一、不配套、不彻底、协同性较差,我市“放管服”改革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进一步强化“放管服”改革中,常委们建议继续深化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建立完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联动,统一标准,同步公布,真正做到清单以外无权力。同时应再深化清减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和办事要件,逐步取消社会投资项目和工业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利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等一批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将环评步骤移到施工环节、取消综合验收环节等,真正实现便企利企。

优化政商关系,理直气壮给企业“扎起”

“这顿饭到底该不该吃,当时我的确很纠结。”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亚丽无奈地说。

她说,去年12月份,重庆民营企业协会一千多家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如何把重庆的民营经济搞上去。这个会议原方案中有部门领导参加,但当时却一个都没有到场。

作为联系经济界的民主党派专职副主委,杨亚丽参加了这个会,但吃饭的时候就走了。“我不知道这个饭能不能吃。”

视察调研中,不少民企反映,现在公务员怕企业家,刻意保持很远距离。干部依法履职担当作为还不够,政商关系亟待优化。主要表现在:“清”而不“亲”、“亲”“清”不清、履职担当不够。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待企业态度冷漠,没有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一家人”,仍旧存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但事也难办”的现象。

为此,大家建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宗旨意识、法纪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守服务初心,用高质量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议开展干部向发达地区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真正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把民营企业看成“自己人”“一家人”,主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难题,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同时还应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工作意见,厘清政商交往边界,明确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让干部做到“清而有为”“亲而有戒”“亲近清为”,敢担当、善作为、能办事、干成事,对做出突出成效的部门和干部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树立正面导向。探索完善干部干事创业的容错机制,让干部打消顾虑,放开手脚干事服务,理直气壮为企业“站台”、给企业“扎起”,真正做到依法依规依纪办事、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此外,建议继续开展“干部进民企”活动,促进政企互动互信,给企业宣传政策、协调服务、排忧解难,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任继友]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