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徐立勇:四次请战上一线 “最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退缩?”


来源:华龙网

原标题:一个医生与一个患者的生死之交“蒙面”救人收到感谢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4日17时20分讯(记者陈星)“他每天为我一个人操劳,真的很不容易,等疫情结束,

原标题:

一个医生与一个患者的生死之交“蒙面”救人收到感谢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4日17时20分讯(记者陈星)“他每天为我一个人操劳,真的很不容易,等疫情结束,想当面感谢一下他。”今(14)日,是杨江(化名)出院的第15天。如今,他的生活已经回归了正常。只不过每天他还会接到医生的回访电话,叮嘱他如果身体有异常,要及时报告。

从医院回家后,杨江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有留下徐医生的照片,想等疫情结束,和他拍一张合影。

杨江口中的徐医生是徐立勇,他是重庆市黔江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也是该医院重症病房里唯一的医生。

四次请战上一线

“最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退缩?”

“我是党员,我也是湖北人,如果有需要,我申请上一线。”1月23日上午,武汉“封城”的消息传出,黔江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徐立勇向医院领导提出请求,想申请前去武汉支援。

随着疫情的蔓延,黔江区中心医院作为全市4个片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负责黔江、武隆、彭水、酉阳、秀山确诊患者收治。

徐立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徐立勇再次请战上一线。最终,他如愿以偿进入医院第一批一线人员名单。此时,他的妻子已被安排进入集中救治病区工作,医院领导考虑到他家里老人和两个孩子要照顾,于是将他从名单中删除。

在得知自己的名字被划掉后,徐立勇第三次向医院申请,要求进入集中救治病区工作。

“同事和家人都说我‘犟’,但现在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退缩?”徐立勇告诉领导家里一切都已安排好,作为一名党员和医生,当下,他不能做逃兵。

在徐立勇的“软磨硬泡”下,医院领导最终同意让他担任市级专家组重症组秘书,成为救治医院重症组一员,协助重症病区的筹建和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2月5日,病区出现了首例危重病人,需转移到重症病房。

“一直在给专家组当秘书,对患者病情比较了解,让我上。”徐立勇第四次向医院申请,最终他得以进入重症病例病区成为重症组成员。

“不害怕是假的,虽然内心有担忧,但是我们有信心战胜病毒。”在接下来的25个日夜,徐立勇时刻守护患者,直至病人治愈出院。

准时报到的“大白”

“看到他心里就觉得安心”

“我叫徐立勇,黔江中心医院ICU主治医师,我平时救治的病人都比你严重的多,后面你的一切都是我负责了,你放心,除了我,你后面还有庞大的专家团队在支持你,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给我说……”

2月5日上午,徐立勇及时给杨江上了呼吸机后,并在重症病房进行了一次自我介绍,。

徐立勇穿着防护服,杨江看不清楚他的样子,但这段开场白,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1月22日,杨江从武汉回到武隆,1月28日,有点发烧的他到武隆人民医院检查,1月29日确诊后转院到黔江中心医院。

2月5日他从轻症病房转入重症病房,成为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唯一一名重症患者。为了减少接触的机会,徐立勇跟医院申请自己一个人进入重症病房,成为了杨江的主治医师。

徐立勇在病床前陪患者说话。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每天早上6点多钟,徐立勇就准时到病房报道,抽样检验,在9点前把结果汇报给专家组。

除了专业的治疗,为了疏解杨江的情绪,进入隔离病房后,徐立勇会在床旁待一两个小时和他拉家常。原本话不多的他,在徐立勇的引导下,话变得多了起来。

“在病房时,他守在我的床边,出病房后,每隔几个小时都会给我打视频电话,随时关注我的身体情况,每次看到徐医生,就觉得很安心。”杨江说,“虽然我们素不相识,用口罩遮住了半张脸,但我们却感到不陌生,是他的陪伴,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

在黔江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黄晓林看来,穿上防护服后的徐医生就像《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但不只是穿得像“大白”,他的性格也跟“大白”一样暖心。

黄晓林跟徐立勇一起进的重症病房,黄晓林说,徐医生很尽责,每天都会来病房,由于戴着防护镜,经常起雾,他经常蹲在地上,用暖风机前护目镜,等雾气消了,又继续工作,经常在地上一蹲就是十几分钟,他的专业精神打动了她。

与病毒“贴面”搏斗

“心里就像悬了一块石头”

在重症病房的每一秒钟,徐立勇都需时刻绷紧神经。

病房里,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显示着各种数据、曲线,冰冷的机器不停歇地发出“滴滴”的响声,这些对徐立勇而言反而成了一种安慰,这代表着病房里一切正常。

平静也往往蕴藏着危机。

2月6日,杨江呼吸困难虽然没有加重,但心率加快,考虑心脏损害,需要置入深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这是一项高风险、易感染的操作,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徐立勇向专家组提出,主动要求自己上。这虽然是一项常规操作,但对病人及自己都有风险,不仅是因为戴着双层手套,穿着防护服不方便,给操作带来困难;在进行这项操作时,和病人近距离接触,还要接触病人血液,相当于在与病毒“贴面”搏斗。

徐立勇坦言,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但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没想那么多。

5天后,杨江的白细胞一下子又升到2万多,心率快,潜在风险非常大,随时有病情加重心脏骤停可能。

得知情况,徐立勇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守着杨江密切观察病情,详细向专家组汇报,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严格执行专家组讨论后的治疗方案。

在与病交锋的这段时间,徐立勇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经常半夜醒来后,还要给值班护士打电话询问情况,当得到护士肯定的答复后,徐立勇心里才踏实一点,“满脑袋都是病房的事情,不知道患者情况怎样?”

想补拍张合影

“不知道你的样子,但我记住了你的名字”

“虽然我看不见你的长相,但我从你的防护服上记住你的名字,感谢你在我慌乱无助时的安慰,感谢你再抗疫一线的奋斗……”

2月28日晚,杨江心情很好。

当天下午,徐立勇给他打了电话,告诉他经专家组评估认定,他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隔离和出院标准,第二天便可出院。得知这个消息,杨江很激动,连夜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杨江(化名)写下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字写得有点丑,写了再多话也表达不完我想说的。”杨江笑称自己文化水品低,表达不来自己的心情,但杨医生对他的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

出院后,杨江回归到了正常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状态恢复得不错。徐立勇仍然坚持每天和他联系,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叮嘱其坚持锻炼,按时吃药。

“想等疫情结束后,再到医院见徐医生一面,想跟他合个影,弥补这个遗憾。”杨江说,自己这一生经历过不少,但像这次恐慌、焦虑、无助、孤独统统交织在一起,却是第一次,是医护人员的“爱和阳光”,给了他重生的希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3月6日,黔江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病区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至此,集中救治病区30例疑似病例、6例确诊病例全部出院,集中救治病区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责任编辑:任继友]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