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普子镇脱贫攻坚纪实
重庆
重庆 > 重庆区县 > 正文
自动播放

盛夏的彭水自治县普子镇桐泉村,骄阳似火。村民徐义丰拉着一车玉米秸秆匆匆往家赶。停下三轮车,已是给牛喂养饲料的时候,徐义丰不停地粉碎秸秆、搅拌饲料。作为帮扶责任人的张立涛恰好走访到此,也一并忙碌着。

“我总共50头的规模,去年底卖了18万,今年卖了8万,还有36头,在年前可以卖10多万。”徐义丰说。

徐义丰的发展并不容易。2013年,他因为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几乎丧失劳动力。

徐义丰的帮扶责任人张立涛说:“当时我也是包不住眼泪,给他争取低保兜底。”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终于有些好转,身体却留下了残疾,可这个家庭怎么才能脱贫致富呢,于是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们开始谋划肉牛养殖。

“我们给他协调场地,让他把牛场先建好,建好之后再去组合资金拉牛进来。”张立涛说。徐义丰在村里干部们的帮助下,贷款了5万多无息(贴息)贷款用于养牛。如今,徐义丰的养牛场逐渐有了规模和效益。

徐义丰说:“如今,水电路都做好了,村上和镇上都来帮助关心我, 三天五天都来,所以说我有信心。”

在四合庄村的一个厂房里,机器轰鸣。一捆一捆的玉米秸秆被粉碎加工成饲料。新坪村村民谭建云将一卡车玉米秸秆拉进厂房,曾经作为废料的秸秆,在这里将变成宝贝。

“这个弄起我们可以卖点钱,这次差不多还是卖2000多元钱,有1万多斤。”谭建云说。

让秸秆变废为宝,得益于驻村干部和村上的努力。四合庄村曾是集体经济空壳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经过考察后,决定在四合庄村建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加工厂。

普子镇党委组织委员、四合庄村驻村干部李方洪说:“原来我们这里的养牛大户基本上在垫江那边购买青饲料,经我们与村支两委商讨到垫江实地考察,觉得这个项目确实可行,我们就做起了青饲料加工厂。”

村集体经济公司监事赵天权介绍,加工厂产量在1000吨,付给农户的资金收购草料这一块大概在40万。

不仅如此,村里还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皇竹草,弥补秸秆加工对于季节的依赖,这样一来当地全年都有青饲料对外出售。

肉牛养殖户肖万会介绍,村里面开了厂,随时要多少去拉多少,就不存在二次运输,十分方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子镇镇按照上级要求,落实了11支驻村工作队、86名包组干部和285名帮扶责任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走田坎跨门坎,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普子镇党委书记何成军表示,在扶贫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扶贫干部,特别是大龙桥村支部书记王珍洪同志倒在了扶贫路上。

今年5月,大龙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珍洪积劳成疾倒下了。他再也没能站起来、再也不能去看看他熟悉的贫困户了,但61岁的贫困户秦成尧却永远忘不了他,不只因为王珍洪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多的是王珍洪真心真意付出的点点滴滴。

今年67岁的建卡贫困户王益春,儿子儿媳长期在外打工,在王珍洪的协调下,家里房屋改了、厨房改了、厕所改了。有事有病的时候,一个电话也随叫随到。

王益春说:“一打电话他就赶紧回来拉我去医院治病。输液之后,又把我拉回来。回来之后,给他递车费,他都不要。”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光昌和王珍洪在脱贫战场一起战斗了多年,王珍洪工作的不少情景都在他的记忆中。

李光昌说:“我们驻村工作队两年以来一同和王书记开展脱贫攻坚。王书记和我们驻村工作队早出晚归,这两年以来,我知道的,他的鞋已经走烂了10双。”

走在田坎上,走进群众心里。当群众有事时,王珍洪还是拖着病弱的身体去解决。今年5月,王珍洪感到不适,随后到医院检查,肝硬化、肾衰竭、尿毒症、神经性感染等足足16种病症罗列在单子上。5月28日,王珍洪因医治无效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

大龙桥村村民王珍兵说:“周围邻居、一大家人都靠他在家照顾,因为我们常年打工不在家。”

大龙桥村村民秦成尧说:“他很了不起。他很有魄力、能干、确实是对工作负责。”

一批批帮扶干部扑下身子,帮在点上,扶在根上,推动了普子镇加快发展。全镇肉牛、饲草加工、红薯、经果林成为了拉动群众增收的致富引擎。特别是肉牛养殖,全镇今年将出栏肉牛5000头,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

普子镇党委书记何成军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环境,努力实现乡村美百姓富的目标。”

原标题:

脱贫攻坚成果展播 | 普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