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重庆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45亿元

“十三五”时期重庆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45亿元

建筑业是重庆市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日,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消息,“十三五”期间,重庆建筑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逐年增加,重庆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45亿元,带动了建材、机械、冶金、化工等上下游50多个产业,在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市建筑企业12239家

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45亿元

据悉,“十三五”时期,重庆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45亿元,年均增长7.1%;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173亿元,年均增长13.1%。重庆建筑业总产值由“十二五”末的625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8500亿元,增长35%;建筑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51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900亿元,增长92%。

“过去五年中,建筑企业和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共有建筑企业12239家,亿元以上企业从“十二五”末的975家增加到1172家,增加197家。2020年,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签定合同额突破万亿大关。

近五年来,重庆建筑企业承接业务量不断增加,企业活力得到加强。2019年,重庆市本地企业在市外完成建筑业产值1470.49亿元,市外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9%;比“十二五”末的1052.6亿元增加417.89亿元,增长39.7%。去年,重庆市本地民营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6311.75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的76.8%。

不少企业承担了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三五”期间,赛迪工程咨询依托母公司赛迪集团的技术优势,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住建部发布的监理行业排名中由2015年第55名上升到2019年第6名,位居中西部第一位。2016-2020年工程咨询服务合同总额约35亿元。其中,重庆市外合同额占比约80%,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额占比约20%,年均工程咨询服务合同额增长率超30%,2020年工程咨询服务合同额预计达到10亿元。

同时,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2019年,重庆市建筑企业从业人数236.10万人,和上年基本持平。重庆市建筑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全年吸纳建筑劳务人员195.29万人。其中,本市农村劳动力117.35万人、本市非农村劳动力59.99万人、市外入渝劳动力17.95万人。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已建成22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为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时期,重庆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核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截至目前,重庆市建成22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形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年产能约210万立方米,钢结构构件年产能约150万吨,可满足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需求。

据了解,目前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走在前列,发布了全国首个建筑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了智慧住建云平台和行业大数据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工程项目数字化试点,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建成“智慧工地”2630个,数量全国领先,并累计推动811个工程项目充分应用了BIM技术。以应用电子签名签章为基础在全国率先开展工程项目数字化试点,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数据实时交互共享和工作协同,实现项目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的标准化、数字化、无纸化;组建了全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联合腾讯公司发布全国首个以工程建造为核心的建筑业互联网平台——微瓴智能建造平台。

绿色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重庆市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40.3%,满足全国统一标准。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江水源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江北嘴CBD项目。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小型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37.5天

与此同时,重庆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建设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审批事项再精简,在2018年试点基础上,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再精简20%。将办理施工许可限额从30万、300平方米提高到100万、500平方米,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线上构建重庆市工程建设网审平台,线下设立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18个部门的100余个事项进驻。监督方面,严格“日扫描、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共通报整改问题1611个,全部整改到位。

重庆市还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做法,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和京沪做法,全面落实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1+14”系列改革措施,切实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将小型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办理压缩至4个审批环节,16天。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原标题:

“十三五”时期重庆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