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教育扶贫拔穷根
重庆
重庆 > 重庆区县 > 正文

彭水教育扶贫拔穷根

探访彭水各乡镇乡村学校可以看到,校舍翻新了,操场宽敞了,设施配套齐全了,校园变美了。如今,大家都赞叹最美的风景是学校,最好的设备在校园。

近年来,彭水先后投入3.1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72所,投资2.7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22个。今年,更是为41所学校购置了1992.1万元的校园网络、同步课堂等设备设施,进一步补齐农村学校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彭水紧盯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作战指标,多措并举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师结构队伍,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强力推进义务教育保障工作,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贫困学生“应助尽助”,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思源中学的智慧课堂。

思源中学的智慧课堂。

民族中学学生在跳踩花山。

民族中学学生在跳踩花山。

彭五小老师在指导学生踢足球。

彭五小老师在指导学生踢足球。

市民在办理助学贷款。

市民在办理助学贷款。

孩子们在彭水幼儿园上陶艺课。

孩子们在彭水幼儿园上陶艺课。

彭水一中。

彭水一中。

新田镇幼儿园。

新田镇幼儿园。

用教育扶贫铺筑“幸福路”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抓好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让每一位贫困学子有学上、上好学,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彭水把教育脱贫攻坚的重心放到“义务教育有保障”上来,着力抓好“办学条件改善”“控辍保学”“精准资助”三大工作,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贫困学生“应助尽助”,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近年来,彭水县先后投入3.1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72所,投资2.7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22个,学校建一所、亮一所,改一所、优一所,在改薄的基础上推动均衡发展。

彭水以功能室建设和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为抓手,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和信息化。先后建成实验室181间、六大功能室663间、村小综合活动室55间,配备纸质图书71.29万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2231套、教学计算机7425台,校园网、光纤网络、数字资源实现全覆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城乡中小学面貌日新月异,呈现跨越式发展,促使每一个孩子从“有学上”变成“上好学”。

精准资助

确保贫困学子“上好学”

今年,家住万足镇爱国村的宁从军家,3个孩子从彭水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女儿宁飞以498分考入长江师范学院,双胞胎儿子宁峰峰以677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宁峰锐以597分考入南京理工大学。

宁从军的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没有任何产业支撑,一下子送3个大学生,家里的经济收入根本无法承担。在学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关心关爱下,他们并没有因贫失学。

“因家庭经济贫困,也无任何产业支撑,如果没有政府的学费资助和国家的助学贷款,3个大学生根本无法正常开学,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顺利渡过难关。”谈起教育资助,宁从军感激地说。

根据彭水大学生新生资助兜底政策,3个大学生开学申请了学费资助共15800元,申请信用助学贷款24000元,路费资助2500元,开学难题迎刃而解。

像宁从军这样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有很多。彭水属于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全县10余万名适龄学生散布在39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里娃都翘首以盼走出大山。

彭水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严格执行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国家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让更多像宁从军家一样的学子在求学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政策要落地,宣传要先行。县教委通过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发放宣传单、明白卡及公示栏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资助政策,让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为确保资助资金及时有效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县扶贫办、民政局及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建立全县贫困学生入学信息台账;通过学籍系统与贫困学生台账进行大数据核查,学校再结合实际查漏补缺,精准锁定贫困对象;按照贫困学生台账,对应各学段资助政策,及时、精准兑现学生资助,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精准资助、应助尽助”是彭水教育资助的最生动写照。2014年以来,累计资助学生50.39万人次,资助金额5.34亿元。

扶贫,扶起智慧也扶起志气和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勇气。在教育扶贫的帮助下,一个个家庭改变了命运。

补齐短板

办好群众身边“好学校”

12月28日,走进两江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巍然屹立,明亮的教室充满书香气息,一流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2020年秋季开学,两江小学开始招生,让辖区家长们乐开了花。两江小学是面向指定辖区招收学生的六年级制小学,是彭水的重点工程之一,学校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县城小学入学挤、入学难的问题。

事实上,除了两江小学,扩建的普子中心校、山谷幼儿园均于9月如期完工交付使用,已于秋季学期开始招生办学;汉葭中学运动场完成扩建;保家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施工;森林希望小学扩建项目场坪施工结束,正进行抗滑桩和基础施工;彭四小运动场扩建下穿道施工已经结束,正进行场坪施工。

近年来,彭水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两类”学校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学校、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等方面“下狠功、抓实干”。据了解,彭水先后投入3.1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72所,投资2.7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22个,学校建一所、亮一所,改一所、优一所,在改薄的基础上推动均衡发展。

彭水以功能室建设和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为抓手,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和信息化。先后建成实验室181间、六大功能室663间、村小综合活动室55间,配备纸质图书71.29万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2231套、教学计算机7425台,校园网、光纤网络、数字资源实现全覆盖。

在狠抓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彭水也抓紧抓实义务教育教师配备。近5年来,彭水实施师资建设名优工程,通过公开招录、特岗等方式补充教师1200余人,改善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及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同时,每年寒暑假对全员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近3年,彭水累计培训教师达3.9万余人次,培养骨干教师34人次、学科带头人71人次。

除此之外,彭水按标准兑现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修建教师周转宿舍,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保障落实教师待遇。还鼓励和引导城镇学校与农村小学教师“双向流动”,充实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水平。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彭水教育脱贫的最强动力。

2020年,彭水中考上市联招线2291人,比上年度增加1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52%;高考重本上线1038人,突破千人大关,比2019年增加121人。

一个个数字,串成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奏响了彭水向教育现代化进军、努力让更多人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最强音。

控辍保学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张银峰,有什么困难你就给老师说。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辜负学校和父母对你的期望。”在胡利民老师再三劝说下,已辍学的张银峰同学终于同意到龙射中学就读九年级。

这是彭水抓实抓细控辍保学的一个缩影。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为此,彭水狠抓“控辍保学”,保障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三五”时期,彭水切实把牢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关口,成立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建立“1+N”联控联保工作机制,明确县级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委、学校、监护人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各自的职能职责,将责任细化落实到人。综合运用宣传引导、帮扶救助、行政和法律等措施,精准摸清底数,全力劝返复学,积极送教上门,力保适龄学生“辍学能复学、在校不失学、上学能学好”。

2020年,彭水全县无1人失学辍学,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为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彭水对残疾儿童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殊学校就读等方式解决入学,安置率达100%。对于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病残儿童,坚持一人一案,按照每周不得少于1次,每次2个学时;每学年不得少于80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0分钟的标准送教上门,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2020年,按照分类施策、一人一案保障办法,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540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00人、实施送教上门154人。

不但如此,彭水还持续开展“千师访学”和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学措施,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及行为习惯培养,坚定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成人成才志向,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控辍保学工作是一场长期反复、极其复杂的教育扶贫攻坚战役,彭水始终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为目标,敢为人先、肩负使命,坚守控辍保学的第一道防线,让全县适龄孩子都受到了完整、优质的义务教育。

彭水融媒体记者 陈兴盛

原标题:

教育扶贫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