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同心村饮水管理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重庆
重庆 > 重庆故事 > 正文

石柱同心村饮水管理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共同管水

共同管水

供水管网

供水管网

湾底水厂

湾底水厂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管网维护

管网维护

水费收取

水费收取

水畅人欢

水畅人欢

在连绵起伏的方斗山下、蜿蜒曲折的河嘴河边,静静座落着一个土家村落——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河嘴乡同心村,生活着勤劳善良的土家人。在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战中,这里就像一根琴弦,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弹击下,奏出一曲曲雄浑激越、绚丽多彩的乐章。

这里的11口水池,互联互通,汩汩甘泉流入每户农家;这里被写进重庆市先进扶贫典型案例,上了重庆大讲堂。

昔日常年缺水的同心村,而今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

水之困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日子就如同失去了生命。不缺水喝的人是体会不到之前同心村村民对水之渴求的。

同心村位于方斗山背斜坡,幅员面积11.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1800多人。这里两山夹一槽,属喀斯特漏斗地形,储水性差,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每逢缺水时节,居住在河嘴乡河谷平坝80%的村民,多是无水可喝。村民饮用水基本源于自己挖的储水凼,饮水难一直是他们最揪心的事。村民时常发问,饮水都如此困难,还如何谈发展?

同心村有正月初一挑“银水”的习俗。其实就是因为冬季时常缺水,人们渴望在正月初一能挑到水,预示着全年都有水喝。缺水在同心村年年上演,在村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阴影。每逢缺水季节,村寨长年有水的一口井,大清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村民们盯着快要见底的水井,目光里尽是渴求,仿佛所有的生机都给这无水的井带走了。

2014年夏天,老天很久都不舍得下一滴雨,同心村干旱严重。一天,中心组40多岁的谭祥文忙了一天的农活,晚上回家天已黑尽。他口渴得很,直奔水缸舀水。“嘣”,水瓢触到缸底,发出一声脆响,缸里没水了!他只好打起手电筒,挑着水桶,去岩下1公里外的水井挑水。远远看见挑水的人们排起了长蛇阵,手电筒的亮光忽明忽暗,他那颗“挑水”的心也跟着忽明忽暗起来。

轮到谭祥文打水了。他爬下水井,一瓢一瓢往水桶舀,边舀边等水浸出,连井底的泥沙都不放过。总算将水桶舀满了,他看着自己桶里水花荡漾,心也荡漾开来,嘴里还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突然,他脚尖踢到一块石头,“哎哟”一声,重心不稳,摔了个“狗啃泥”,水桶逃离扁担钩,骨碌碌滚下山坡,水也哗啦啦满坡流,气得他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起来。

住在中心组的谭千春,已是花甲老人了。说起缺水的岁月,他饱经沧桑的脸上,皱出了“川”字纹。他家屋旁有一条小山沟,平时洗衣、洗菜都在沟里,实在缺水的时候,也在那里挑水喝。沟里的水并不干净,沿途的村民都在沟里洗衣、洗菜,牛羊也在沟里饮水。10多年前的一天,他和父亲四处找水源,终于在子厂湾找到一个出水很小的山泉,兴奋得一家人高兴了好多天。他砍来竹子破成两半,用竹槽将水引回家。但好景不长,不久一场暴雨,将竹槽冲散,家里断水了。他去场镇买回小拇指粗细的水管,重新将水引回家。但泥沙、枯叶残渣经常把水管堵死,他和父亲只好将水管锯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用篾条疏通,将堵塞物清除后再连接起来。遇到寒冬腊月,水管容易冻住,里面的水出不来,他们只好将水管拾起来用力在地上摔打,将里面的冻冰摔碎捅出。然而塑料水管冰冻后很脆弱,时常一摔就断了。

后来不知何故,子厂湾的泉水断流了,他和父亲一起又先后到生机梁、姜家坡找水。不久后,这几个地方也都断流了,他们只好在山上挖储水凼,靠下雨积水喝。水,又成了一家人久久的期盼。

水之问

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有时候总是那么不公。江南水乡雨水充足的地方总是湖光旖旎,垂柳依依,那里的人们有喝不完的水。可同心村的水在哪里?

同心村沿方斗山一线水源丰沛,特别是龙塘组的文家小山和王家小山,各有一口很大的山泉,泉水四季不断,泉水叮咚的声音无不向居住在河谷平坝缺水的村民炫耀着……文家小山冉崇贵家,从小山高处引回的拇指粗细的水管简单地放在屋后阳沟的大水缸里。水缸早已装满,大股清泉哗哗溢出缸外,顺着阳沟向远处流去。

“爷爷,水这样流出去糟蹋了,多可惜呀!”他的孙子建台看着流出去的水说。

“水是山上自己冒出来的,多得很,又不要钱,有什么好可惜的?”冉崇贵笑着对孙子说。

2015年夏天,龙塘组遭遇罕见的伏旱。树上的叶子因水分缺失干枯,纷纷往下掉,青翠的竹叶干成了枯黄色,坡上的草一点就燃。田地干裂出一道道脚都可以伸进去的大口子,仿佛大地张开巨口,向苍天呐喊“我要喝水!”。树上的知了耐不住炎热,不停地尖叫“知了,知了”。大黄狗热得趴在树荫下,吐出鲜红的舌头,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鸡热得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踱步。冉崇贵挑着水桶到山下很远的地方找水,豆大的汗珠从他脸颊流下……

管水员汪永成说,没修水池前,他们喝水都是靠自己挖的储水凼,遇到伏旱和冬旱,储水凼也没有水,就只能去远处的水沟挑水。

如果遇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屋檐水接下来储存起,澄清后用来洗脸洗脚,洗过后的水用来煮猪食、喂牛。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他们全家人赶紧端着锅碗瓢盆去接屋檐水。他们等候多时,望眼欲穿,不料一阵大风吹来,天开云散,一家人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进屋去。

小山沿线居民,平时水源充足,但季节性缺水时依然无水可找。龙塘组宋家沟68岁村民吴代友说,以前谁家办红白喜事,专门有三四个人负责挑水。家住半山腰的居民谭其双去世时正好遇到伏旱,吴代友和另外三个专门负责挑水的汉子到直线距离500米的山下河里挑水。沿途直上直下,他们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由于坡太陡,水桶不小心撞到山岩上,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水桶摔破,桶里的水哗哗流出,一下全没了。

2016年前,同心村没有管水机构,没有管理制度,水管坏了无人修,材料无人买。管水员收了村民交的水费后,认为村民用不用水、用多用少,都与自己无关,只管收费不管村民是否有水用,导致形成“群众不愿意交水费-管水员无收入-更无人管水”的恶性循环。

水之策

2016年初,村干部到每家每户了解缺水程度等情况,发现80%的群众饮水困难,饮水矛盾相对突出,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于是村两委召开会议,讨论具体解决饮水问题的方法,在会上第一次提出成立村人饮协会,并草拟了相关规章制度。

2016年10月,村两委牵头成立了村人饮协会,由有威望、有能力、处事公平、乐于奉献的村支书吴吉财担任会长,下设办公室、财务部和管理部,实行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为降低会员负担和协会开支,除管理部管水员由普通群众担任领取一定费用外,其它职位均由村干部兼任,不再拿工资或补助。

针对全村区域性供水不均衡等问题,村两委对各取水点的出水量和饮水池修建点开展了详细排查。结合农户散居实际情况,经过征询群众意见和反复走访论证,2016年上半年,在进行饮水管线规划布局时,村两委决定把所有水池都建在同心村半山公路沿线,把水源点选择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地方。为了保障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水喝,合理使用水资源,村两委决定修建两座水厂,将全村水源互联互通,有效规避了伏旱和冬旱的缺水风险。

按照“高低相间、远近相适、互联互通”的原则,村两委合理规划饮水池、水厂、管道线,先后确定了11个水源点。为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质量、方便维修,输水管道大部分都沿着公路(大路)等交通要道修建。

2016年村人饮协会确定的水费价格为0.3元/吨,设4个管水员。但一些村民为了省钱,就“两条腿走路”——下雨天接雨水用,平时用自己储水凼的水,实在没水了才用自来水。

按照0.3元/吨的收费标准维持一年后,2017年,有些村民提出了意见:“水是我们自己的,管子也是我们自己搭的,凭啥子村里要收费呢?”村民用水到底交不交费?经多次协商,大家达成一致,每位村民每年收1元钱水费作为管水员的工资。2018年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收费少待遇低,管水员形同虚设。有的农户用自来水后,又不交水费。一些农户觉得反正用水无人管,就用饮用水灌田。到后来,大家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怕得罪人,都不参与管水。

断水的次数多了,村民们的意见又大了起来。有个叫猴子石的院子,离蓄水池最远,人饮水被灌田,到此处时已无水可用。一个院子15户人,天天到村委会吵闹,找村干部要水喝。

2018年初,村里顺势召开会议。这一次,按吨收费的声音占了主流,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在0.7元/吨的价格上达成了一致。为了更好地对管网进行维护,大会决定:每个户每年收取会费10元,并规定了人为损坏管网和用人饮水灌田的处罚措施;管网自然损坏由村人饮协会负责;农户自己损坏后马上报告组长并把水管接好,只交10元维修费;若未报告被查出处罚50元,并取消用水资格,重新上户(一般群众新入户300元、贫困户新入户150元)。

有一次,汪家组汪某等人挖地时挖断了水管未报告被处罚50元并自行接好,另重新缴纳300元入户费。猴子石十几户人不缴水费,由村人饮协会断水,直到他们按照规章制度重新补缴入会费,才把水管接通。蛟龙组谭某用人饮水灌田,按规定缴了500多元水费。

为保证绝大部分村民能加入村人饮协会,饮水制度规定:最初统一安装时全部免费;若统一安装时拒绝安装,取消用水资格,之后须缴纳入会费300元重新上户才能用水。2016年下半年,村人饮协会免费给家家户户安装自来水。当村人饮协会把管子接到汪家组杨某家的水缸后,杨某以自己在对面山坡上牵有一根水管为由死活不同意安装。村干部好话说尽,他油盐不进,村人饮协会只好拆除已安装的管网。2017年8月,杨某对面山上的水源枯竭,要求村人饮协会给他供水,协会要求他按照规章制度缴纳300元入会费被拒,还告到乡政府。乡政府根据用水制度未予支持,杨某只得缴了300元入会费才用上水。

之后,村两委细化了水费收缴、账务管理及管水员职责等内容,明确财务流程、报账制度以及会计与出纳的具体职责,确保协会“无缝可钻”。管水员待遇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水费提成)”模式发放,人饮协会督促其履行设施维护与收缴责任。2016年-2018年,由于水费价格低且不好收,协会对管水员进行了精简,从最初4人减少到2人再到后来的1人,由无效考核到有效考核、由无责到有责。2019年水费提高到0.7元/吨后,管水员的工资提高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发现问题便立即到现场处置。

2016年-2019年,同心村耗资25.6万元,修建了9个蓄水池、2个水厂,铺设了引水管道。为了落实饮水池(水厂)建设方案,该村决定从单个水池(水厂)供水向区域性联通再向全村互联互通转变,保障全村人饮用水,但实施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底,全村管网互联互通时,各组之间调剂水源受到水资源丰富组的群众极力反对。村两委先后召开5次群众大会,吴吉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事情才得以顺利推进。

水之畅

2018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第十四督导组进入同心村督导扶贫工作。督导组人员走进农户家中,拧开水龙头,发现自来水充足又干净。农户告诉他们现在家家户户都不缺干净水喝,他们不相信,又随机走访了50多户农户,发现家家户户确实如此。在参观同心村的饮水源及水厂后,他们大加赞赏,说要汇报给市委、市政府,还要在全国推广。

随后,我县在同心村召开全县人饮水现场大会,推广同心村饮水保障经验。

2019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组织了一个调研组,市级、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到同心村调研后,充分肯定了同心村的饮水管护模式。之后,同心村饮水管护模式被写进重庆市扶贫亮点案例,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经验进行推广。

2019年8月,重庆市水利局考察同心村人饮水时,发现蛟龙组楠木湾水池一滴水也没有,但在农户家中打开水龙头,自来水源源不断。考察人员很好奇,问水从何处来?农户笑着说:“我们村的水全部并了网,互联互通,全村只要有一个水池有水,我们就都有水喝。”

同心村从“缺水”到“有水”,从“水常断”到“水长流”,如今天天有水。目前,全村325户常年在家的农户全部加入村人饮协会,用上了洁净、安全、方便的自来水,90%以上的会员对水质、水量、水费和协会管理人员都十分满意。

2019年,村人饮协会320户会员缴纳会费3200元,缴纳水费4800元,协会收入8000元,加上县水利局对村人饮协会的补贴,全年收入近1.9万元,除去管水员工资、维修等费用后,结余1.1万余元,实现了良性运转。

峨眉组村民雷继鹏说,现在不缺水了,自己不去“管”也有水喝。还是共产党好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同心村的那一汪汪清泉灌注了同心人的心田。那淙淙的自来水,如声声鸟语,伴着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同心村人饮水管理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 汪万英 文/图

原标题:

同心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