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志智双扶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重庆
重庆 > 重庆区县 > 正文

彭水志智双扶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在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彭水在做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的同时,强化从思想、教育等方面给贫困群众补足“精神之钙”,从而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扭转部分贫困群众思想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同时,彭水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激发脱贫意愿、增强脱贫信心、焕发新风正气、营造攻坚氛围4个方面入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宣传教育,改进财政资金补助方式,动员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志气

陈洪道是新田镇民主村村民,2018年5月,陈洪道因为下地劳作时不慎摔伤导致半身不遂。

陈洪道的妻子冉瑞琴也是残疾人,腿脚不便,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儿子陈维和朋友做小生意失败,欠下了几万元外债。

了解情况后,村里按程序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治疗费用报销90%以上,使陈洪道可以安心养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为了帮助陈洪道彻底摆脱贫困,驻村干部又鼓励他恢复生产,发展生猪和中蜂养殖。村里帮助他建设了新猪圈,硬化了院坝、建设了化粪池、铺设了新水管,安装了太阳能院坝灯……

村里在帮助陈洪道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帮助陈洪道的儿子陈维学习了开挖掘机技术,帮助他就业增加收入偿还债务。

现在陈洪道家里养殖了中蜂和生猪,儿子陈维也结了婚有了孩子,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

“感谢党感谢政府!党和政府救了我的命,帮了我一家!我已经脱贫,我要把这些脱贫攻坚好政策让给更需要的人!”陈洪道说,人要有志气,等靠要永远都不能脱贫致富,勤劳才是脱贫致富的“法宝”。

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志气,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彭水始终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特别是广大帮扶干部,积极融入贫困群众之中,一对一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通过心贴心的服务,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把信心和志气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引导他们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重点是增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愿,关键是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

在彭水,很多像陈洪道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增强自信,树立志气,通过自己勤劳双手顺利脱贫,创造出美好生活。

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底气

张小容是保家镇溪口村村民,2018年,由于丈夫生大病,她家返贫。正在艰难之际,张小容家的帮扶人向国辉给她打来电话,说县里一家苗绣公司在举办培训班,问她有没有兴趣。

“想都没想,我就答应了!”张小容说。

培训班是苗绣公司在政府支持下组织的,学员免费学习,包吃包住。学成之后,张小容成了公司的一名绣娘,在该公司负责人李绍玉的帮助下,张小容还成了一名刺绣培训师。

现在,张小容每月可以领到固定工资2000元,加上下班时间可以领取半成品加工,再由公司按质定价回收,最多的一个月可以挣到近4000元。

“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我在拥有稳定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家庭。”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张小容满是感激。

一技在手,致富无忧。

脱贫攻坚工作中,彭水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强化技能培训,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结合贫困群众意愿,开展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农村实用技术、乡村旅游、创业等各类培训,让贫困群众学到过硬的技术,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既要扶“今天”,又要扶“明天”。

在抓实“扶智”工作中,彭水在强化贫困技能培训的同时,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近年来,彭水着力狠抓教育扶贫斩穷根。一是建立“分段资助”体系,破因贫辍学难题,健全完善农村建卡贫困学生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资助体系。二是建立“送教上门”体系,破除因残畏学难题,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确保适龄残疾儿童有效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建立“控辍保学”体系,破因愚厌学难题,创建“县-乡-村-学校-家庭”五位一体控辍保学机制,抓实在校学生学籍管理,健全完善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四是建立“临时救助”体系,破因灾断学难题,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临时救助机制,为困难家庭学生临时救助提供“精准导航”。

“教育拔穷根”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认可,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正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

提高贫困群众脱贫勇气

在新田镇,有这样一对夫妇,丈夫王洪从小眼睛看不清楚,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见效不大,只看得清不到1米的范围;妻子任建荣患有先天性中耳炎,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悄无声息。

然而,在新田镇的大街小巷,甚至是临近集镇的村子,每天都能看见他们夫妇的身影,听到他们卖豆腐的吆喝声。

《一个看不清一个听不见 身残志坚夫妇用一块豆腐撑起脱贫梦》的报道,感动了无数人,都为他们夫妇俩身残志坚,靠着一块块豆腐,撑起自己脱贫梦的精神点赞。

2019年,彭水在各乡镇开展“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走进村,王洪作为先进代表发言。“我是一名残疾人,也是一名贫困户,之前就靠着政府的帮扶,但是人要脸树要皮,政府帮助我们,我们自己也要有志气有想法,勤劳苦干,早日脱贫致富。”王洪的发言,激发了更多人脱贫致富的信心。

心气高了,干劲足了,脱贫致富能力强了。

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激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脱贫新风扑面而来,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彭水,像王洪夫妇一样的鲜活典型的脱贫故事还有很多,通过这些典型事迹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脱贫氛围,激发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营造全县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脱贫氛围的同时,彭水还通过育德焕发新风正气。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建设,定期组织文化惠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贫困群众文化需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统领、“有家·有爱·有梦想”为主题,深入抓好“梦想”“感动”“明理”“责任”“图说”系列行动,持续深化社会宣传、社会教育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乡风文明,加强道德教育,遏制不良风气,通过开展“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让道德精神成为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信自坚的强大动力。

善感乡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善感乡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手工香包制作技能培训。

手工香包制作技能培训。

苗绣培训让建卡贫困户有了新的增收门路。

苗绣培训让建卡贫困户有了新的增收门路。

村民发展养殖增收。

村民发展养殖增收。

石柳乡石柳村驻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

石柳乡石柳村驻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

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

鞍子镇村民干事创业劲头足,玉米喜获丰收。

鞍子镇村民干事创业劲头足,玉米喜获丰收。

太原镇高桥村贫困户张祖强(左)经过中蜂培训成为一名养蜂人。

太原镇高桥村贫困户张祖强(左)经过中蜂培训成为一名养蜂人。

短评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际上是用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志气、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贫,扶志扶智才能拔掉穷根。

在彭水,通过干部帮扶、技能培训、教育扶贫、宣传引导等方式,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同时,坚持“富脑袋”“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培育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彭水自治县融媒体记者 李亚军/文 赵勇 赵琴 李亚军 任会 杨春燕 /图

原标题:

彭水志智双扶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