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四五”旅游业目标:GDP占比从3.9%提升至5%
重庆
重庆 > 记者专栏 > 正文

重庆“十四五”旅游业目标:GDP占比从3.9%提升至5%

凤凰网重庆综合 重庆市此前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举措,在该市“十四五”计划中,有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3.9%提升至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期间,该市235家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791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5.2%。

重庆城市美景。成翰 摄

重庆城市美景。成翰 摄

“十四五”旅游占GDP比重超5%

今年初,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在《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十四五”旅游产业的“路线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品牌,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作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2019年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十三五”期间,重庆文旅产业书写了一份亮眼答卷:文化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79.8%、旅游总收入较2015年增长超过一倍。

2020年,面对战疫情、战复工、战洪水等一系列大考,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975亿元(数据来源:重庆文旅简报2021年第一期),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9%,文旅业呈现回稳向上的复苏态势。

打“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张牌

伴随着“一区两群”的划定,重庆正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0年12月28日,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图源:丰都新闻网

2020年12月28日,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图源:丰都新闻网

大都市品牌,突出“山城”“江城”“不夜城”主题,实施“两江四岸”城市提升行动,以长嘉汇大景区建设为重点,把主城都市核心区建设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大三峡品牌,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为统领。推动“大三峡”旅游从“一线游”到“一片游”、从“沿江游”到“腹地纵深游”、从“单线游”到“环线游”等多样化转变,全面提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的质量和效益。

彭水阿依河。

彭水阿依河。

大武陵品牌,瞄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突出“山、水”特色,融入“土、苗”文化,把渝东南城镇群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俗旅游和生态康养胜地。

启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丰富的文旅资源为构建巴蜀文旅走廊提供了先天优势。2020年4月22日,川渝两地签订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协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2020年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侯文斌 摄

2020年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侯文斌 摄

截至目前,重庆与四川达成并实施合作40项,联合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活动,联袂打造了“智游天府”和“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主办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等活动。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成渝地区主轴线,与成都共同打造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