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新模式 巴南“引凤来栖”构筑创新高地
重庆
重庆 > 重庆区县 > 正文

不断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新模式 巴南“引凤来栖”构筑创新高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年来,巴南区紧跟新时代步伐,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建设“一区五城”,着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而要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就需要不断探索人才创新新模式,多渠道为产业集群发展吸纳人才,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协调,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优质创业环境吸纳人才

“来巴南快4年了,喜欢这里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有发展前景!”位于区经济园区的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冯明明说道,他为自己几年前从美国来到重庆巴南的决定感到庆幸。

今年45岁的冯明明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物理系,是半导体光电器件和激光光学理学博士,曾担任美国商务部国家计量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助理(研究员)。2017年,巴南惠科金渝项目让冯明明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希望。

正在这时,巴南区向冯明明发出人才引进邀请,冯明明带着自己的理想和专业知识来到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冯明明主要研究TFT—LCD制造工艺优化、OLED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等相关技术,并带领团队组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重点实验室,荣获“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称号。

“不想离开巴南,这里有我的梦想。”冯明明告诉记者,巴南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他想一直扎根巴南。

事实上,近年来,巴南区已引进众多像冯明明这样的“高精尖”人才。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到21.85万人,并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了北京、长三角、华中、粤港澳4个引才工作站,定向定点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同时,通过邀请海内外高校院所、园区、孵化器的创新创业人才,来巴南进行项目路演,促成人才在巴南扎根,项目在巴南落地,成果在巴南转化。此外,巴南区已构建市场化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立体开发建设培育人才

去年底,2020重庆英才大会首届重庆生物医药高峰湖人才论坛暨巴南—温江生物医药协作峰会举行。本次论坛不仅为巴南搭建了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也汇聚了各方智慧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同样,中德工业互联网专家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也为巴南区产业发展创造了人才交流、知识分享、资源共享的有利环境。

……

随着一场场人才盛会的召开,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巴南。巴南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逐渐成为“香饽饽”。

近年来,巴南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建设力度,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依托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和巴南人才港,集聚中介培训组织,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人力资源培养开发。

同时,巴南区建立公务员线上线下培训机制,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基于人才培养开发开展紧密合作,培养产业化专业人才;鼓励引进知名培训机构参与人力资源培养开发,提高人才培训实效;加强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完善继续教育配套政策措施;此外,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人才与产业互动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统一。

据悉,去年,全区推荐入选“重庆英才计划”人才6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7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名,入选“鸿雁计划”19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6名。

精准服务保障留住人才

早在2019年,巴南区便提出依托重庆理工大学,实施“一核一谷一带一园”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即“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

如今,全区已投入10亿元创建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重庆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平台,成立国际免疫研究院,广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宗申产业集团、大江美利信、智睿医药、惠科金渝等一批行业领军型人才企业。

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研发平台8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其中高端研发机构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累计培育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高成长性企业19家;建成市级科普基地8家、市级农业专家大院3家、星创天地2家;现有市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8个。与此同时,巴南区积极推进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四个倍增”计划,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

不仅如此,全区还不断健全社会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探索精准化人才服务支持机制,形成与重点产业格局相匹配、与人才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政府人才投入格局,实现全区产业人才服务全覆盖。

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莎

原标题:

多措并举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新模式

巴南“引凤来栖”构筑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