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创新“金钥匙” 巴南区打造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

锻造创新“金钥匙” 巴南区打造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近年来,巴南区紧紧围绕产业布局和重庆理工大学发展定位,全面布局环重庆理工大学“一核一谷一带一园”创新创业生态圈,构了建“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服务平台+金融资本+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生态链,形成了大学校园、创新公园、科技产业园“三园联动”的创新创业发展格局,实现了智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

截至今年5月,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内累计入库科技型企业5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累计研发投入9.43亿元,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孵化平台1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个,市级科研平台15个,博士工作站2个。

创新资源更加聚集

入库科技型企业509家

“我们2020年11月入驻巴南区科技创新中心,虽然在企业成立之初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享受到了场地支持、政策扶持,现在公司发展势头好,希望以后越做越大。”重庆某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裕龙说。

该公司是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中的一家入驻企业,其主营为科技领域咨询服务、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创业空间服务等。目前,公司已经签约6家企业提供伴随性服务,与3个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与1个科研院所开展院企合作。

这公司只是巴南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5月,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内累计入库成为科技型企业509家,较2019年新增 186家,占全区2418家的2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较2019年新增4家,占全区98家的29%;累计研发投入9.43亿元,占全区22.04亿元的43%。累计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孵化平台1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个,市级科研平台15个,博士工作站2个。

政产学研融合

兑付奖补资金1860万元

为推动政产学研更加,近年来,巴南区积极推动重庆理工大学与重庆国际生物城之间深度融合,并派驻学校生物医药领域教授到生物城挂职首席专家。

“目前,我们在共建研究院、校企人才联盟、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合作协议。”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不仅促进了成果转化,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推动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还积极促进了重庆理工大学对区内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大江工业集团、宗申集团等区内重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并为区司法局、区医保局、区社科联等单位提供决策规划共计20余项。

为激发创新活力,全区贯彻执行了《重庆市巴南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为生态圈内创新主体兑付奖补资金1860.8万元,推进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70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突破1亿元,有效助推企业拓展了市场、帮助企业补足了技术突破上的资金缺口、撬动企业组合授信打捆放贷。

创新氛围更浓厚

吸引200余个科技成果项目汇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巴南区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了大批科技成果项目汇聚。

“一方面,创新中心一期建成投用、顺利开园和“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的举办,吸引了大批区内外高校等社会各界200余个科技成果项目汇聚,成功转化落地项目超40余个,带动创业65人,促进就业230人,场地使用率已超96%。”巴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还大力开展了科技和创新中心政策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宣传活动。2020年,生态圈内开展宣讲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近5000余份;全区获得市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生态圈内3项,占总奖项的30%。

不仅如此,该区还将重庆理工大学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纳入“菁英计划”申报和政策激励范围。2020年,共有12人获评第三批“菁英计划”,极大调动了高校专家人才在成果转化、科研创造中的积极性。同时,增设“重庆理工大学人才服务站”等4个高校人才服务站,并纳入全区三级人才服务平台统筹管理和考核,有效促进人才服务工作的互通互联和提质增效。

巴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快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加速孵化培育科技企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优化全区创新创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凤秋

原标题:

我区打造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锻造创新“金钥匙”

入库科技型企业509家 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