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工业装上“新引擎” 巴南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912亿元

创新为工业装上“新引擎” 巴南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912亿元

2020年,巴南区工业总产值912亿元,同比增长5.1%;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市级创新主体67个……

近年来,巴南区将研发创新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创新对工业经济“新引擎”作用不断显现,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平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创新引领

战新产业加速“奔跑”

在创新的引领下,巴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层级不断提升。全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新制造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日趋形成。

重庆铃耀汽车有限公司,正是巴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

今年3月,长安汽车B561项目正式落户巴南区,B561将导入重庆铃耀。届时,重庆铃耀年产量将达10万辆,年产值将达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据重庆铃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智能化制造,企业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基于多接入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智慧管理平台、面向虚实交互与等效验证的数字孪生工厂等智能场景,实现高质高效敏捷制造,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推进研发创新,实施项目奖补,精准扶持以信息通信、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为代表的41家战新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创新。2020年,累计享受研发补助等4000余万元。同时,巴南区将继续坚持战新制造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战新制造业结构,精准扶持企业,调动企业主体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区工业创新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人才驱动+产业升级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为此,巴南区树立“人才是第一创新资源”的意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让创新人才留巴、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人才引育和配套机制,着力构建更加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平台,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最终实现既重视“创新”人才,又重视“技能”人才,既注重培养本地创新人才,又大力引进“高精尖缺”领军人才的目的。

与此同时,巴南区加大产业升级创新,实施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四个倍增”计划,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并举、增量和提质并重,集聚创新主体、聚合创新要素、聚焦创新服务、聚变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

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市级创新主体67个、市级工信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获评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个、市级创新型企业6个、100强企业6个和市级重大新产品42个。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全区规上企业专利申请数1117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866件、同比增加15.5%,已被实施发明专利701件、同比增长74.8%……近两年来,巴南区加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让科技研发结出了“硕果”。

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巴南区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聚焦区内重点产业及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环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独立组建或联合共建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现有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加快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坚持以开放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根据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定位,着力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预计到2025年,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智能装备、消费品工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现代医药、高端电子产品、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大数据智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动能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基本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高端创新要素汇聚的产业生态,建成区域性的产业创新中心。

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莎

原标题:

创新为工业经济装上“新引擎”

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来源:巴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