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届重庆市委第八轮巡视公布4个单位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五届重庆市委第八轮巡视公布4个单位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1月15日,风正巴渝发布重庆电工职院、重庆工业职院、重庆城管职院、重庆城市职院4个单位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重庆电工职院党委:

创新“精准对接”职教赋能模式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电工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重庆市委巡视反馈的“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有差距”问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创新“精准对接”职教赋能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巡视整改成果落地见效。

一、精准对接支柱产业,赋能经济转型发展。立足“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创新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群链”对接模式,对专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4个专业群,开设专业与支柱产业集群对接率达97%。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行走的思政课”德育实践,创新“分众快乐”技能体育,开展“非遗传承”特色美育,打造“1+8+N”劳育体系,“五育”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学生获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综合竞赛成绩列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全国高职第一。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留渝就业率82%以上,每年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000余人,助力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学校就业典型经验被《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学校负责人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

二、精准对接双城园企,赋能科技创新发展。坚定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环重电创新生态圈”服务西部科学城建设,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多主体多模式共建“重电—长安汽车大学”等16个产业学院,服务金凤电子信息、成都温江高新产业园等12个双城园企,搭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6个技能平台,助推校地协同发展。围绕硅光子芯片“卡脖子”难题等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开发的硅基集成光收发芯片各项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亮相上海慕尼黑光博会金耀奖展区。校企研发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等10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实现全市职业院校金奖“零突破”,成果转化和关联技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三、精准对接城乡统筹,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依托沈昌祥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充分发挥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世界技能大赛专家组长等100余名杰出人才智力优势,开发农产品溯源系统,搭建农业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开展乡村直播电商等新职业培训3万余人次,提升农民数字化、智能化专业技能。主动帮扶铜梁、万州、黔江等区县30余所中、高职学校,显著提升帮扶学校办学育人水平。创新“学校+校友+农户”精准帮扶模式,成功入选“首届中国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论坛优秀案例”典型经验。携手奉节县人民政府共建“夔门乡村振兴学院”,书写“一区两群”融合发展的“重电答卷”。

重庆工业职院党委: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 推动创新发展

重庆工业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针对重庆市委巡视反馈的“推动职教改革发展不够有力”问题,深化职教改革,为学院发展增值赋能。

一、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以走访、调研、专题会、个人与集体约谈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掌握情况,全面实施“双高计划”建设攻坚行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加强“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过程管理,优化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周计划表”“月报表”制度,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及时调整、充实7名“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牵头部门负责人,提高资金使用率和任务执行力。加大国家级和市级成果培育,累计已获国家级成果59项、市级成果200余项,处于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二、建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全面实施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方式,不断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学院有效深度合作项目达78项,比2020年增加21项;获重庆市教委职教集团建设奖补资金140万元,落实企业投资约1000万元。继续深化推进两江数字产业学院等两个股份制产业学院相关工作,2021年新增项目学生400余人。

三、切实健全专业群“一盘棋”统筹发展机制。构建以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主体、电子信息和财经商贸两大专业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群发展格局,统筹形成“2+4+8”国家级、市级、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机制。加强教学设备采购廉政监督,形成绩效考核评价长效机制,统筹国家级、市级、校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强化党委对博士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核机制,制定《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与考核办法》等,统筹引进急需紧缺博士27人,切实为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牵头单位作用,形成“月月有活动”机制。聚焦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要,在高竹新区筹建新校区,制定面向重庆“智造重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高水平人才资源共享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多渠道扩展就业市场,校领导带队走访10余家企业、向300余家企业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就业,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资助经费360万元,组建8个面向区域发展亟需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服务重庆“智造重镇”建设。建立横向技术服务项目成果认定、激励机制,2021年横向技术服务收入226.3万元,超2020年同期96%。发挥重庆市版权研究基地作用,2021年许可转让金额2000万元,超2020年同期80%。

重庆城管职院党委:

对标对表抓整改 全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重庆城管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落实,针对重庆市委巡视反馈的“破解内涵式发展瓶颈问题用力不够”问题,对标对表抓整改,有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聚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一是完善专业建设规划机制。召开专业建设专题党委会2次、专业调研会议3次,着力推动专业优化升级;制定《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健全专业评估、预警和调整动态体系,细化专业申报、暂停、撤销;完成2018至2020年专业绩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3个专业列为2022年首批调整专业。二是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多次召开教学工作例会研讨优化专业大类结构,撤销2个专业,停招4个专业,新申报4个专业,专业大类数减至10个,办学方向更加聚焦;修订完善“十四五”专业群发展规划,增设体育康养、食品药品专业群,届时将构建校级专业群5至8个。三是健全专业运行配套机制。制定《教研室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学科、专业群、专业来构建优化教研室设置,将68个教研室整合为52个;健全教研室主任岗位绩效发放制度,强化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教研室评价体系。

二、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是提升融合质量效度。制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合作企业退出机制,终止合作13家、暂停合作4家;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立项建设6个产业学院、3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强化合作项目管理。召开产教融合专题党委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实行校级领导对接联系企业制度,压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责任;出台《校企合作项目过程评价及跟踪指导办法(试行)》,将产教融合纳入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和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综合督查。三是加强现代学徒制建设。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指导意见》,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遵循由点到面、优势带动的思路,召开教育部4个试点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会;启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专业申报,9个专业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3年内将实现专业全覆盖。

三、强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顶层谋划人才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专题党委会,研究审议教师队伍建设重要事项;举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年度人才工作会,听取不同层级人才的意见建议。二是务实打造人才队伍。加强制度供给,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等文件;实施“四大工程”,突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平台建设、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建立校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全方位推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育工作,2021年考核招聘博士研究生4名。三是培育一流教师团队。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1名教师获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着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1名教师入选2021年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个团队分别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

重庆城市职院党委:

实施“岗课赛证”融通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重庆城市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重庆市委巡视反馈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差距”问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院成功入选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培育单位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群成功入选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

一、深化课岗衔接,构筑育人载体。探索职教20条关于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印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首次以专业群为单位修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岗位,解析岗位能力模块,优化重构模块化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课程—项目”三要素协同、“第一、二、三、四课堂”四课堂结合、“理实一体化、独立实践、社会实践”三项目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所有专业由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建在线开放课程11门、教材12种,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供了载体。

二、实施岗位育人,增强实践能力。与科大讯飞、云华教育、长城汽车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企业选派55名专业人员驻校,组建3个混编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与中国移动、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构建以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主体、学徒与学生双身份、师傅与教师双教学、企业与学校双管理、企业与学校双评价、分散学习与集中授课双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并通过教育部检查验收。制定《岗课融通学习指导意见》,组织2000多名学生到企业进行“课岗融通”学习,推进课岗综合育人,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三、坚持育训结合、推进课证融通。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识岗、跟岗、顶岗等实践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内容融入课程。申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3个“1+X”证书市级考核管理中心,累计申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等1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并建立考核站点。2021年,学校参考学生平均获证率93.46%。

四、推进赛教融通、提高技能水平。校内建有69个实习实训室,政校园企合作共建“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南赛区基地、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赛项重庆集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重庆集训基地,搭建学生技能训练平台。成功承办川渝甘陕四省市“西门子杯”西南赛区挑战赛;承办“巴渝工匠杯”互联网+国际贸易、花艺、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市赛项目。坚持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5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写作大赛上实现零的突破,获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获奖50项;其中,一等奖12项,获奖数量并列全市高职院校第三位,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组织单位。

来源:风正巴渝

原标题:

五届市委第八轮巡视丨巡视整改看进展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