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保天眼” “大渝治水”系统赋能水环境治理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重庆:“环保天眼” “大渝治水”系统赋能水环境治理

中新网重庆5月29日电(梁钦卿)一大早,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的蒲河岸边,已有居民在亲水步道上悠闲遛狗;岸边树木郁郁葱葱,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偶有飞鸟掠过上空……

蒲河又名孝子河,是长江二级支流。“过去,蒲河沿岸许多农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底淤泥沉积,水质恶化。”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罗在波29日告诉记者,近年来,得益于“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的有效运用,“我小时候的那条清澈、干净的河流又回来了”。

目前,重庆市已上线运行入河排污口“掌上”APP,完善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相关功能,集成高精度卫星影像、水系分布图、河道名录、国控断面位置关系图等信息,实现数据自动导入、自动关联、自动填报,为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为蒲河优美的景色。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图为蒲河优美的景色。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就在今年2月份,蒲河断面发现了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手机APP立即给我推送了该情况。”罗在波介绍,在掌握该情况后,通过APP进行实时数据查询、污染源搜索以及筛选特征因子等手段精准溯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前后不到24小时。“在没有‘大渝治水’大数据系统前,解决这一问题至少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他说。

据了解,“大渝治水”系统全面整合了地表水、饮用水、各类污染源等基础数据,具备数据查询、视频监控、分析溯源、问题交办等功能,为水污染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基层“数智”治水新格局初步形成。

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技术室主任刘晓介绍,重庆市“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等技术,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形成“环保天眼”,实现智能监控河流达120条。同时,该系统运用AI图像识别,能全天候自动抓取断面周边1公里至3公里河面垃圾等问题,并利用热成像技术发现肉眼分辨不了的问题。

图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展示“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 梁钦卿 摄

图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展示“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梁钦卿 摄

刘晓表示,“大渝治水”系统将重庆市划分为2万多个集水区,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监管等多个方面刻画流域特征,用4.7亿条数据开展流域“画像”,并建立“断面-河段-集水区-污染源”之间的关联关系,计算流域污染贡献,开展精准溯源,平均提高溯源精度80%。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4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切实守护好一江清水向东流。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表示,下一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深化“大渝治水”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形成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的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水环境高效能治理新范式。

原标题:

重庆有了“环保天眼” “大渝治水”系统赋能水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