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滕英明:绿色交通的“重庆方案”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重庆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滕英明:绿色交通的“重庆方案”

前不久,2023中国交通产业经济年会暨两江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交通行业的翘楚和学界精英齐聚山城,聚焦“构建交通产业经济发展新范式”主题,激荡思想智慧,畅叙合作友谊,共同推动中国交通产业经济与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滕英明在大会开幕式上以《绿色交通 重庆方案》为题作分享发言。

图片

▲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滕英明

使命与担当

绿色交通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主战场,是全国交通企业共同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多年来,作为全国首批唯一纳入交通强国试点的地方国企,重庆高速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陆水互济”发展方向,牢记山清水秀“金不换”、擦亮美丽高速“金招牌”、用好绿色发展“金钥匙”,努力为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庆高速贡献、展现重庆高速担当。

图片

▲G50沪渝高速冷水服务区冷水风谷自驾营地航拍夜景

绿色高速当先锋

重庆高速集团在服务交通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担当主力,牵头建成重庆市高速公路3396公里、总投资2802亿元,占已通车里程4037公里84%;在建高速公路1289公里、占全市83%;建成“三环十四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2022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出省通道27个,路网密度4.8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美丽航道做贡献

重庆高速集团在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中挑大梁,累计投资港航基础设施200余亿元,年均投资约占全市水运投资的70%;建成5个航电枢纽、9座港口码头(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客运吞吐能力350万人次),在建3个航电枢纽(水电装机61万千瓦),规划4个航电枢纽和1个抽水蓄能电站(水电装机170万千瓦),改善升级12条重要支流、600余公里航道,新增高等级航道350公里;免费通航10万余艘次、过闸近3000万吨。

图片

▲重庆高速航发集团万州新田港码头

探索与实践

提升高速公路“含绿量”

重庆高速集团始终秉承“把高速公路轻轻放进大自然”的理念,加大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力度,构建绿色施工、绿色养护、绿色运营、绿色治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交通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治”全过程。

规划设计“源头控碳”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BIM等新技术,科学选线、布线,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基、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等措施,减少重复建设、减少土地资源占用,尽可能从前端源头控制,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建设施工“过程减碳” 推进绿色施工、低碳施工、智慧施工,综合利用隧道弃渣、工业废弃物,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比如,渝湘复线高速项目建设中,建成绿色矿山35座,利用隧道弃渣1500万吨,直接减少弃渣场20座,节约用地约700亩(约合46.67万平方米)。采用索道桥,解决双堡特大桥建设物资材料运输难问题,节约用地约15.5亩(约合1.03万平方米),减少树木砍伐约2800棵,施工车辆减排废气约2.3万方,实现了双联拱跨径、独立吊塔的缆索吊跨径、同等结构的缆索吊吊重三项世界第一和三维激光扫描数字预拼装技术、千米级缆索吊系统应用两个全国首创。

图片

▲国道69线银百高速重庆段城开高速温泉特大桥

养护运营“中端降碳” 推行绿色养护、智慧运营,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应用,在运营管养阶段最大限度恢复自然生态系统。2015年以来,重庆高速集团运用路面地热再生工艺,实现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近100%,减少沥青混合料2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相当于植树120万棵。重庆作为全国首批完成取消省际收费站试点,节约燃油约800万升、减少污染物排放约1000吨。实施高速公路ETC收费、设置智能自助车道,累计通行高速公路8.6亿人次,节约燃油约2700万升、减少污染物排放约4800吨。

生态治理“末端治碳” 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完成431座隧道、132座收费站、5420延米公路路容路貌改善提升,补种140万株绿植,擦亮“区、站、隧”,扮靓“坡、坎、崖”,添彩“山、水、城”,打造重庆市高速公路绿色生态长廊。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将“渣场”变成“中国高速第一自驾营地”,森林、草地覆盖率超80%,获评重庆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通过构建高速公路声屏障、改造服务区污水处理系统、综合整治在建高速公路和水运项目弃渣场等,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守好水运发展“生命线”

绿色是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主力军,重庆高速集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绿色航道、绿色水运建设,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图片

▲沪蓉高速重庆段奉节东互通

治水兴绿 建成水电装机77万千瓦,年提供航电清洁能源近36亿度、约占全市统调水电量20%,截至2023年7月底,累计发电约358亿度,节约标准煤14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4000万吨。建成全市80%高等级支流航道,通航船舶由100吨级~300吨级提升至500吨级~1000吨级,单船运量提升3倍以上,合理利用长江疏浚砂230余万吨,推动一江春水向东流。

匠心护绿 鼓励船户使用清洁岸电,累计为近700艘次到港船舶提供岸电服务超1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86吨;持续建设鱼道、增殖放流,年均放流数百万尾珍稀鱼苗,助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下调至汛限水位,年均腾库容两亿立方米协同防洪调度;完善岸电桩、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年均接收转运生活污水约600吨、生活垃圾约5吨,打捞转运处置河道漂浮物近1万吨。

产业增绿 以高速路网和港航基础设施为依托,持续推进航电枢纽运营,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州55万千瓦集中风光项目、白马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全力打造万州新田港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示范项目,着力构建“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助力打造全市绿色水运、低碳高速。

图片

▲渝湘高速复线绿色矿山智慧工厂

数智赋绿 建成航电枢纽集控中心,实现跨流域航电枢纽远程统筹调度,通航率提高5%以上,水能利用率提高1%至3%,年增发电量约1亿度;联合四川在嘉陵江打造全国首条实现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的跨省级支流航道,过闸时间减少1/3;打造BIM标准化绿色工地,布设雨水收集、水循环利用、综合用电系统和节能设备,有效降低环保风险。

开辟交能融合“新赛道”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篇大文章,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庆高速集团依托高速路网和港口航运优势,加快交通、能源深度融合,聚焦“五项任务”,全面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规划引领 制定《重庆高速集团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规划》,以重庆区域为中心,全力打造“油、电、气、氢”并行协同、相互补充的高速公路和水上能源服务体系,搭建交能融合高位体系。

优化布局 实施绿色低碳改造行动,加快打造一批低碳服务区,规划布局42个LNG网络、LNG水上加注站,全路网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建成充(换)电站152座、覆盖率85%(密度西部领先),2022年充电量超2500万度,推动高速公路和水上资产能源化。

图片

▲重庆高速集团大数据中心

布设廊道 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加快成渝“电走廊”“气走廊”“氢走廊”“智走廊”建设,提升绿色交通运输能效。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携手贵州、广西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北部湾高速公路电动重卡充换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大观服务区重卡换电1号站,推动交通用能电动化。

构建系统 联合周边省市交通企业,建立健全协商工作机制,共同制定站点布局规划,统一换电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为新能源物流干线提供定制化服务。建立能碳、分布式能源、充电桩、重卡换电四大管理系统,研发高速新能源智慧能碳平台1.0版,形成交能融合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推动实现“用能自主调优、多能互补协同”的智能化调度。

未来与愿景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正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重庆高速集团将聚焦“双碳”战略目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企业发展,积极探索“1+2+4+6”的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坚定不移走好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条主线,出台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夯实“资源集聚、数字赋能、人才储备、资金投入”四大基础保障,开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产业集群、推动绿色价值创造、发力绿色科技创新、打造绿色示范标杆、守护绿色美好生活”绿色发展六项行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重庆高速集团愿与各界朋友建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全面合作关系,始终坚持“数字交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共同构建绿色交通发展“生态圈”、扩大志同道合“朋友圈”,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交通力量。

(本文摘自重庆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滕英明在2023中国交通产业经济年会暨两江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内容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