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他们在渝深入基层实践15天
重庆
重庆 > 全球资讯 > 正文

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他们在渝深入基层实践15天

1月15日至1月30日,经历寒潮的渝东南山区披上银装,清冷的流岚之中却有着一群戴着黄围巾的年轻人,他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实践队。

摄影/刘沁灵

摄影/刘沁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嘉乡实践队自主成立,在重庆市彭水县、黔江区、武隆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线下实践活动,完成了调研科普和法院采访的任务,得到了充实的实践成果。

摄影/李钰凯

摄影/李钰凯

“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做实践总是辛苦的,去做村民口中的“教书匠”也不会是一个“轻松的活路”,从一贯以来课堂中的接受者转变成课堂的主动方的考验,给予我们磨砺。

困难之一,是对课程质量的力臻完美。“科普,我们是认真的”,队员张子涵这样提及课程“费心费力”的前期准备——探讨到凌晨只是寻常,对细节的“苛刻”不足为奇,“我们的科普一定要百般打磨,让我们自己都能感觉到有趣,让没有学过物理的孩子们也能触摸到‘航空科学’的呼吸,这样才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

困难还来自对村镇的不适应。科普并非只是一堂课的准备,还包括了联系学校、规划交通、后勤准备等,甚至吃饭也会成为问题,为了及时赶上学校约定的课程时间,有时要求我们赶上6:50的大巴,在漆黑的山路中抬着教具步行半小时。“很难忘记实践队里走的山路:飘落的雪花中,我们且行且歌,且奋且乐。”成员刘思彤说。

摄影/ 刘沁灵

摄影/ 刘沁灵

不过,挑战在青春的画布上是灿烂的,当课堂真正开始,粘土的飞机引擎轰鸣着心脏的震颤,空气动力学的小实验引爆着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升空的火箭搭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一切付出都得到呈现。“‘珍惜在龙溪的日子,我们的未来不一样’,这句话不只是对龙溪镇的孩子们的美好祝福,也是对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大学生们的殷切期待”,实践队队员董翛雅这样说。

摄影/张子涵

摄影/张子涵

“你们给孩子们上课,还掏腰包给他们买吃的,是好人”,杂货店老板娘送了一些零食,我们感受到办科普营回馈给我们的来自村镇的善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数日的陪伴中,我们做到的不只是把一些科学知识传递给了孩子们,也是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成长,真正地走入了这些村庄。

情系乡土,肯将青春入基层

在入户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村民对乡村治理的期待,也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情感。我们用脚在起伏的山野中编织华章,我们用关怀深入阡陌,与村民朝夕相处,从实践中回归人民群众,让自己的所学所思与人民群众的所遇所求联系起来。

摄影/李钰凯

摄影/李钰凯

摄影/张子涵

摄影/张子涵

五版调研纲领,调研采访296人,辐射人口超1000人,得到93份调研笔记,35篇代表性调研笔记,21373字调研报告……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们生动的回忆——那些鲜活的面孔和生活。忘不了那些泥泞道上的故事:大娘拿出自家的农产品“宴请”我们、去给空巢老爷爷过70大寿、迷路的成员被塞了一口袋的橘子回来……在乡土中,我们绽放了青春。

摄影/张子涵

摄影/张子涵

“做乡村课题不能局限在村镇”

实践队明确“学习枫桥经验,了解能动司法”的实践方向,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课题解析学习活动,举办四场乡村治理相关经典著作分享会。

“做乡村课题不能局限在村镇”,队长曲康宁这样说,“我们是要了解真问题、得到真成果、提出真见解的”。在7天的调研科普阶段结束之后,实践队前往濯水法庭和天理良心调解室、黔江法院、武隆沧沟乡、彭水法院进行深访谈、学习。“我们还将把实践成果进一步整理成两份论文,把从人民群众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运用起来。”队长曲康宁补充道。

摄影/李钰凯

摄影/李钰凯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实践队,是知行嘉乡实践队的老成员,”谈及为什么会再次参与,队员王胤龙这样表达他在实践队的收获,“基层可为,青年有为。从校园中深入基层,在基层中运用知识,实践的桥梁将书本和社会链接,我想知行嘉乡实践队会一以贯之、脚踏实地地坚持深入基层的实践方式,切实地践行实践的真谛——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勇担时代使命、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文/刘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