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河淌碧满眼春——江津塘河镇实现“三水”共治绘就人水和谐

塘河淌碧满眼春——江津塘河镇实现“三水”共治绘就人水和谐

仲春时节,漫步于塘河古镇,河水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这里水源干净,景色很美,再喝上一壶茶,待上一下午都不觉得无聊。”4月20日,津城市民杨先生和朋友一起,坐在塘河边上的一家小餐馆前,一边品着涤尽身心的春茶,一边欣赏着清清的塘河美景。

塘河发源于四川省合江县东南营盘山,全长144公里,其中川渝缓冲段14公里,沿岸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人文厚重。

近年来,塘河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塘河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共治,突出“以水定镇、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思路,赋予“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做到以水聚人,以水兴业,用“塘河故事”书写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新画卷。

科技赋能 守护“水中精灵”

春暖花开时节站在肖家滩古堰的瞭望塔眺望,阳光照射在塘河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不时能看到许多大鱼跳跃着在水面扑腾,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捕捉,可以看到河道内正展开着一场震撼人心自然奇观:成千上万的鱼从河底涌出,依靠人工鱼道,开启一场壮观的洄游。

巡护救助、执法查处、科研监测……为了守护这些珍稀的“水中精灵”,塘河镇联全四川省合江县,组成一支支专业队伍,共同发力为珍惜鱼类创造了洄游的有利条件。

据悉,作为重庆市唯一长江鱼类洄流通道,自2023年使用以来,塘河镇主动作为,在肖家滩站位共监测到38种鱼类,其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岩原鲤,实现了对鱼类精准识别,在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物多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川渝联盟 织密“天罗地网”

“现在遭遇极端天气,我站能快速收到来自上游合江的南滩、石龙、天堂岩、福宝等4个水文站同步提供的水情信息,为历次防汛抗旱立下了汗马功劳。”塘河镇水文站工作人员郑州告诉记者。

一条河流有上下游、左右岸,需要流经区域形成治理合力。川渝共处长江上游,水系同源、河流相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有81条,塘河就是其中一条。

近年来,塘河镇积极联动毗邻川渝5镇,持续深化联防联控工作,通过搭建“川渝护水联盟”加强部署,签订塘河跨界治理合作协议保驾护航,建立联席会商交流、信息互通共享、联合巡查执法、长效清漂保洁四项机制实现一体化推进。在汛期时节,川渝5镇开展汛期水文水情实时共享,同时建立联席会商交流、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一体推进塘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成功应对2022年“6.27”“7.2”2023年7.4特大洪水等汛情,实现“汛”速行动,守护全镇平安,实现人水和谐。

生态治理 实现“三水融合”

每天的清晨、傍晚,塘河古镇两岸的居民喜欢漫步于沿河步道上,在休闲中欣赏碧波绿岸。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地旺。“以前到塘河,只是逛逛古镇,晚上没有项目留不住客人,塘河镇依托塘河资源,打造了一些塘河项目,让来塘河的游客有了一个留宿的理由。”塘河镇党委书记张福炼介绍说。

这几年,塘河镇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良好水生态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

据悉,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来,新建截污管道4.5千米,修复生态面积2.2万平方米,升级沿岸游步道2.3公里,新增管网整治1公里,新建便民步道500米。在污水处理、抗洪护堤、增加物种多样性、水体自净、亲水景观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川渝毗邻地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协同共治,因地制宜展现出生态治理新风采。在第二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中,重庆江津塘河当选全国“最美家乡河”,水质持续稳定达Ⅱ类水平。

4月中旬,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旦一行,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明兰陪同下前往塘河流域调研河长制工作情况时,对塘河镇推进河长制落地见效,在解决鱼类洄流、水污染防治、河道管理、生态护岸、川渝联防联控等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 黄昌怀 通讯员 王静 谭晖川 顾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