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庆6个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36亿 占全市外贸比重64.7%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一季度重庆6个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36亿 占全市外贸比重64.7%

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启动新闻发布会,重庆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陈海在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重庆已建成的6个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36.1亿元,占全市外贸比重64.7%,是重庆外贸的“压舱石”和“主阵地”。

随着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的获批设立,建成后重庆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多的省市之一,实现“铁公水空”开放通道、物流枢纽综合保税区全覆盖,将进一步助力重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陈海称,下一步,重庆海关将围绕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要求,坚持用创新的思维、科技的手段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支持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目标,推动“智慧综保区”建设与“数字重庆”建设有机融合,打造“无感通关、自动监管”的智慧之区,为“早建成、早验收、早封关、早见效”提供支持,为高效便捷运作夯实基础。同时,做好建设过渡期衔接工作,支持已入区企业提前享受进口基建物资和设备免税政策,保障业务持续平稳运行。

支持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叠加整车进口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功能优势,为打造进出口整车全产业链基地、大宗商品及进口肉类分拨配送中心、医药物流分拨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红利打造政策高地。依托智慧海关建设,借助智慧化、智能化监管手段,优化监管模式,让企业更充分享受“四自一简”“按状态分类监管”“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等优惠政策,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进出区‘四化’监管新模式”等便利化监管措施,给予企业最大程度的通关便利。除此之外,针对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毗邻口岸的特点量身打造“区港一体化”等监管模式,将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与口岸物流功能深入结合,助力打造优势集聚、物流集约、创新集成的“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支持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根据自身特点改革创新,打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政策“组合拳”,持续放大“通道+口岸+综合保税区”“物流+经贸+产业”叠加效应,为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