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潼南拔掉“穷根子” 念好“致富经”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 潼南拔掉“穷根子” 念好“致富经” 扶贫政策宣传院坝会 志愿者帮助修路 贫困户靠山吃山发羊财 盯紧硬骨头、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7月 完成精准识别和责任落地,

B 三级联动6000余名干部入户协助“配方施治”

脱贫攻坚,群众不能“等靠要”,但也离不开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才能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全区‘一盘棋’,打好脱贫攻坚战。”潼南区区长蹇泽西说,潼南区通过整合国土、交通、农业、扶贫办等力量,建立起了“1名区级领导、1个牵头部门、1个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1个贫困村和部门、镇街、村三级对口帮扶贫困户的“3+1”包帮机制。同时,每个贫困村安排两家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帮扶,打好领导包帮、部门联系、集团帮扶、社会扶贫、志愿服务等“组合拳”,既要扶贫更要扶智,共同统筹推进贫困村的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发展。

廖中文是潼南区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同时又是米心镇贫困村竹台村“第一书记”。现在,他与原单位工作彻底脱钩,住到了村里,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

在竹台村,廖中文提出了“三抓”:一抓筹措扶贫资金,二抓基础设施建设,三抓贫困户致富产业。他的举措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支部书记张琦说,廖中文有思路、有闯劲,他的到来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潼南,像廖中文这样吃住在贫困村、干在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共有50位,他们天天都在想方设法拔“穷根”,兑现他们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的诺言:“不脱贫,不撤离。”

与此同时,潼南区6000余名干部与1535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一对一”帮扶脱贫;100个重点龙头企业结对帮扶50个贫困村,力争每个村至少发展1个农业企业、1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并派出105名科技特派员到50个贫困村进行科技帮扶。

不仅如此,潼南区还通过发动10300余名志愿者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产业帮扶和贫困户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心理扶贫为重点,助推脱贫攻坚。据统计,这些志愿者深入贫困村服务达3.1万人次,累计时长达6万余小时。

据了解,潼南区还出台了“不准读‘走学’;不准酗酒误事;不准参赌观赌;不准收受土特产;不准插手工程”等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律;并成立了22个脱贫验收工作委员会,点对点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区纪委抽调22名纪检组长派往22个镇街,实时监督扶贫干部到岗和履职情况。

C 精准施策“1261”实现持续增收

3年前,潼南区柏梓镇哑河村贫困户倪纯兵一贫如洗,妻子生病没钱医,儿子读书没学费。

他的情况引起了帮扶单位的高度重视,潼南区扶贫办安排他参加了莲藕种植技术培训,并给予1.2万元产业发展补助,种植了12亩“鄂莲”良种藕。

现在,倪纯兵每年收入10多万元,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文志江、倪纯银等贫困户种植莲藕脱贫。

“发展产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才是拔掉‘穷根’的根本之举。”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构建起“1261”脱贫长效机制,瞄准按时完成贫困村销号、贫困户越线、贫困区摘帽这个“靶子”,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贫困救助管理暂行办法》“2个轮子”,走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等贫困户越线脱贫的“6条路子”,用好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10个方子”,确保完成脱贫有门路,巩固脱贫有保障。

据介绍,潼南区目前确立了蔬菜、粮油、生猪、经果、水产、乡村旅游六大主导产业,设立2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贫困救助专项基金,协调8家金融机构为贫困村贷款授信5亿元,动员龙头企业带动、派遣科技特派员帮扶,从资金、金融、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解决“造血”问题。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像倪纯兵一样有自种自养的脱贫能力。为此,潼南区重点引导种植大户吸纳贫困户土地入股,规模化发展产业,让贫困户既有土地租金,又能分享保底分红,最终能脱贫致富。

新胜镇整合钟峰村20户贫困户68.6亩承包地折资入股,与种植大户龚先锋组建了重庆市盘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种植600亩生姜。龚先锋说,生姜投产后,20户贫困户脱贫不是问题。

此外,潼南区还创造性地为部分无劳动能力、缺养殖条件的深度贫困户量身打造了“托管代养”的扶贫举措——政府分别给贫困户及养殖户、养殖公司发放1000元种苗补贴和养殖补贴,贫困户购买猪仔委托给养殖户、养殖公司代养,生猪出栏后贫困户可以“坐地分钱”。

据预计,潼南区有500户深度贫困户将通过“托管代养”的模式,每户每年可以饲养6头肥猪,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

D “三道关口”验证脱贫成效,确保群众“认账”

扎扎实实推进脱贫工作,不只是一纸承诺那么简单,更不能变成数字脱贫、纸上脱贫。衡量脱贫成果,不仅看速度,最终还要看长期效果和民众的切身感受。

12月14日,崇龛镇柿花村2组蔡昌映家,扶贫工作队干部龚晓燕、陈本喜登门算起了收入账。

“6头生猪代养可赚3000元,土地租金2000多元……”蔡昌映家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还买了养老保险。他乐呵呵地说:“今年收入再怎么都有8000多元,完全脱得了贫!”

12月以来,潼南区采取镇街初验、区级复核、第三方评估“三道关口”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验收,围绕“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和家庭人均纯收入越过国家贫困线的要求,按照“先查房,后算账,重在机制看保障”的原则,结合脱贫标准,对贫困户入户调查,实事求是算好收入账,逐条逐款核实教育、医疗、低保贫困救助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同时,潼南区还对照“八有”标准,对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验收。

到12月初,潼南区50个贫困村实施的320公里农村便道全部建成。

6月以来,潼南区还投资1660万元,建设管网延伸工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共403处,解决了20760人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

8月,启动“百日攻坚”农村环境整治,取缔养殖水库8座,终止肥水养鱼合同35个,完成13个镇街41个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17个,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园100个,对813家养殖场进行专项整治。

目前,全区人行便道、农村人饮、危房改造、村级活动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等硬件得以完善,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潼南区还在除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灾民救助等各项专项社会救助外,对城乡居民、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疾病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采取为城乡贫困群众购买补充商业保险、实施社保补贴、发放临时救助金和实物的方式给予贫困救助。

“发展产业有收入,遇到困难有救助,环境变好宜居住。”双江镇九道村贫困户陈初安说,这一场脱贫攻坚战不但让贫困户脱了贫,还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文/佟兰

图片由潼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王奕璇]

标签:穷根 念好 潼南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策划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