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潼南:“第一书记”来了 精准脱贫让乡村变了样


来源:人民网

人参与 评论

在龙形镇水口村新建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杨宇(右一)叮嘱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质量,尽早竣工。  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记者在采访中来到水口村2社,村民杨隆平笑逐颜开地说:“昨天,在杨宇书记的调解下,我大

在龙形镇水口村新建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杨宇(右一)叮嘱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质量,尽早竣工。

人民网重庆12月26日电潼南区龙形镇水口村,是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脱贫的贫困村。

水口村位于龙形镇东北面,平均海拔300—500米,属浅丘地貌,易旱地区,距城区14公里。现该村共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17人,建卡贫困户 122户315人,其中深度贫困户7户16人。虽然有的村社已修通简易公路,但因未硬化,坡急弯多,路况极差,大多并不能顺利行车。由于交通闭塞,这里一 直是潼南区有名的贫困村,因为没有产业,留守的村民们靠种包谷、水稻等糊口。

7月上旬,潼南区教委副主任杨宇,被派到村里任“第一书记”。短短5个多月时间,水口村发生了大变化。

 

 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记者在采访中来到水口村2社,村民杨隆平笑逐颜开地说:“昨天,在杨宇书记的调解下,我大儿子还了多年前借我的2800元钱;从今以后两个儿子每月还每人给我100元的赡养费,一年每人给我200斤谷子,我再自己做点儿农活,我的养老基本没得问题了!”

原来,62岁的杨隆平多年前离异,现和两个儿子存在多年的家庭债务及赡养纠纷,大儿子借了父亲几千块钱不愿意还,两个儿子不给父亲赡养费,官司都打了好几次,判决书让“儿子还钱给老子”,但就是执行难,镇村干部也调解了数次均无结果。

杨宇听说后,召集杨隆平及两个儿子开会,苦口婆心对三方劝说,讲法律讲亲情讲道理,并进行磋商。最后杨宇说:“今天,于私,我以杨家人的长辈的身份;于公,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命令’你们两个儿子,给父亲赡养费,大儿子把以前欠父亲的钱还了!”这次,两个儿子竟乖乖地听话了。大儿子当天从银行取出2800元钱,还给了父亲。两个儿子对赡养费无异议。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杨隆平逢人便夸“杨书记好喔!”

杨宇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中了解到,该村贫困户刘素珍家里情况十分特殊:刘素珍今年已经65岁了,患有白血病,丈夫李大岳患脑梗阻瘫痪在床,儿子李祥离异、患有尿毒症每周须到潼南区医院透析,还有一个7岁的孙子现在檬子龙多小学上学。经与村干部和刘素珍一家商量,杨宇制定了一套针对刘素珍一家的“特别方案”。通过杨宇多方奔走协调,邻里相帮,目前,刘家已被纳入低保,刘素珍家得到各方捐款1.5万余元,她本人住进了潼南区人民医院,孙子正常上学,丈夫、儿子得到妥善照顾。

“真是多亏了杨书记呀!”刘素珍的女儿刘小红逢人便这样感激地说。

“今后,我们一起努力,不实现脱贫目标我不走。”杨宇面对全村党员干部立下了“军令状”。

话不能说说就算了。几天下来,杨宇和相关部门的干部一起深入村里的各个村民小组,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通过摸底,他们很快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大家一致认为,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贫困户自身的努力很关键。

 精神“脱贫”才能真正脱贫

在走访调查中,杨宇发现村里有一户贫困户,靠政府的补助生活。可该贫困户并没把补助款用于生活、生产上,而是把补助款买酒喝,或拿到茶馆里打牌,有时输了钱,就与周围的邻居吵架,甚至打架。

杨宇在调查中发现,贫困户中染上不良习惯的还不少,有的懒惰,等着政府来救济;有的染上赌博习气,有点钱就去打牌。本来不少贫困户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并过上好日子的,但他们宁愿等、靠、要,过紧巴巴的生活。

“不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不改变贫困户的不良习惯,不从精神上‘脱贫’,贫困户是不可能实现真正脱贫的。所以,脱贫先要扶志,脱贫得要精神上先脱贫。”在杨宇的工作笔记本上,记下了这样的思考。

杨宇的精神“脱贫”建议,得到区教委的支持,区教委帮忙筹集了部分经费,在村里开展文化活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宣传,转变其等、靠、要的观念,通过发展生产来实现脱贫。一些贫困户逐渐意识到“精神”脱贫的重要性。村里打麻将的少了,买醉的人逐步走上了种植、养殖道路。

村民想留下驻村“第一书记”

“这条公路就是杨书记带领大家修的,我们一定要把他留下来,带领大家往好日子奔……”昨日,龙形镇水口村8社村民周敏指着面前一条刚刚竣工通车的水泥村公路,拉着记者的手热切地说。

前几天,听说杨宇帮助水口村脱贫后,有朝一日终会离开水口村,300多位村民坐不住了,他们逢人便说,希望能留住这位好干部。

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种植的农产品就运不出去,村民就难以致富,所以杨宇“上任”首要事情就是争取资金修路。通过找项目跑部门,杨宇终于争取到了200多万的资金,用于修建水口村5.2公里的水泥村公路。如今,这条水泥公路蜿蜒盘旋在山间,客车、摩托车、农用车来往不断。

“这路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盼呀,以为这一辈子看不到了哟!”92岁的村民贺世进感慨地说。

5个多月来,杨宇带着村干部一趟趟地跑区里有关部门,共争取资金290余万元,新建或整治泥结碎石路2.72公里,新建人行便道5.5公里,整治山坪塘19口,改造农村D级危房5户,发展专业合作社1个,并建起了村便民服务中心。

“修路、整治山坪塘那段时间,杨书记每天都守在工地和我们一起风吹日晒,操了不少心。”村民张长辉说。

“杨书记白天没忙完的事,还经常晚上打起电筒,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谈心做工作,饿了就吃几口方便面填一下咕咕叫的肚皮。”水口村老支部书记丁祥兴说。

一桩桩惠民实事,让乡亲们心里变得暖洋洋的,杨宇成为了村民家的“座上宾”,他们都舍不得他走,见了村上、镇上、区上的人就说,想把驻村“第一书记”杨宇留下来。(王嫚通讯员熊潋)

[责任编辑:贺洁星]

标签:书记 脱贫 乡村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策划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