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赴中华诗城应山水之约 赏《归来三峡》登“三峡之巅”


来源:凤凰网重庆综合

三峡之巅,白帝城下,烟云朦胧,江水悠悠。在夜幕中,红月越过云层在山影间若隐若现,一叶轻舟在长江上漂荡,耳听两岸深深浅浅的猿啼声,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不知不觉,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hel

三峡之巅,白帝城下,烟云朦胧,江水悠悠。在夜幕中,红月越过云层在山影间若隐若现,一叶轻舟在长江上漂荡,耳听两岸深深浅浅的猿啼声,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不知不觉,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这是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艺《归来三峡》中的一个场景,以诗词解读与场景演绎还原《早发白帝城》,仅用文字和图片来描绘,并不能完全还原其震撼,唯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三峡之巅”。

水——《归来三峡》与长江的缘

以天地为舞台,以山水为幕布;徜徉中华诗城,共享诗和远方。

夔门、瞿塘峡、白帝城为其背景,在如幻如梦的唯美意境里,《归来三峡》以诗词解读与场景演绎还原诗人的创作意境。我所领略到的,除了长江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中华诗词的意蕴之美。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忽明忽暗的电光灯影下,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少女听到了情郎的歌声,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瞬间涌上心头,婉转流连,依依不舍。

这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看到的男女爱情,在《归来三峡》场景布局和舞者演绎下,古夔州的山水风俗立体饱满,男女之间的爱意肆意滋长,唯有一词形容——“诗画一体”,让人神往。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五十六岁的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于是一个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杜甫,写下了著名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归来三峡》的首演现场,萧瑟秋江、枯黄落叶,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与苍凉恢廓的秋景交织,真实场景的切身感受,与诗文时节的联想浮现,让人不禁吁叹悲凉。

绵绵水雾粉碎了江面的平静,幽幽暗暗的红烛泛起了浓浓的思念,舞者以身为媒,在阑珊夜色中,扮演着辗转反侧的诗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晚唐诗人李商隐虽身居异乡巴蜀寂寥不知归期,也不忘安慰远在长安的妻子,待来日回家,坐在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登高》《绝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十首诗词,十个篇章,造就了如诗如画的《归来三峡》。

《归来三峡》演员的绝大多数表演都在水上完成,演出全程,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演出对“水”元素的尊重与创造性处理。这是真实可感知的,身处观众席间,虽与演出台有一定距离,但山水赋予身心的反馈,却能与演员相通互连。

迷醉于《归来三峡》,我对文化、对山水,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奉节,也有了更深的感触。其中最冲动的想法,是不思归期,只念流连。

诗——“中华诗城”奉节的魂

以诗赋景,以诗怡情,以诗为魂,这是一场精彩的文旅盛宴。

诗,是千年古城奉节的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孟郊、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挥洒翰墨,留下万余首传世诗篇。

这是一片诗意天地,数千年优秀历史文化浸润沉淀;这是一座诗歌高地,诞生无数诗词歌赋盛满人间清欢;这是一块诗人圣地,多少文人名士在此雅兴大发以诗言志。

奉节有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以及天下第一景诗《六言诗碑》四首“天下第一”的诗词,2017年10月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城”称号,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被授予“诗城”称号的城市。

正是基于奉节厚重的诗词文化积淀,《归来三峡》承载了无数希望,震撼的演出与丰盈的内涵让这些期待与遐想并未被辜负。

五湖四海的人相约瞿塘峡外,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段内,不仅仅是观看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更关键的是,徜徉山水间邂逅了绵延数千年的盎然诗意。

好山好水好风光,赶赴诗·橙奉节,相约“三峡之巅”。

这里有人民币10元背面取景地、中华山水之门——夔门;有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最长峡谷——天井峡地缝,最长的暗河——龙桥河等世界级旅游资源。

这里还有千年古城——白帝城;中华名果——奉节脐橙;特殊县名——奉节,蕴含了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优秀品质。

近年来,我们看到,奉节好山好水好风光频频现身高铁站、解放碑等人群聚集区,频频亮相海内外媒体、中央媒体、市属媒体及自媒体,奉节元素进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来自中国奉节网的数据显示,“三峡之巅”网络词条搜索量截至7月已突破300万。

“中华诗城”美誉花落奉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中国诗词大会》影响持续发酵,市民诗书情怀全面激活,大批诗歌学者、诗词爱好者采风朝圣。

《归来三峡》的成功演绎,无疑已经证明,奉节成为了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责任编辑:冯恋]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