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话说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成渝将打造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来源:凤凰网重庆综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如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5月14日,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在做客凤凰网重庆频道《话说成渝双城经济圈》栏目时表示,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开栏语: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进一步明确。

如何建好“经济圈”,唱好“双城记”,成为成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科技、交通、物流、技术、警务等各领域主要负责人关注的核心事务之一。

凤凰网重庆频道、凤凰网四川频道联合推出《话说成渝双城经济圈》栏目,集中采访政府官员、金融界权威人士及城市规划、政治理论、区域经济(研究)、新经济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新时代成渝地区历史性发展机遇。

凤凰网重庆综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如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5月14日,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在做客凤凰网重庆频道《话说成渝双城经济圈》栏目时表示,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两地将打造“2+4”产业集群,即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的消费品产业集群、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李勇,现任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编著有学术专著《大都市圈前沿问题研究》等。

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目标: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

问:成渝双城经济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产业有何战略方向和目标?

李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如何发挥制造业在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制造业在整个全球竞争力中的产业带动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的一个总体战略定位。

发展中的重庆。张坤琨摄

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基础:关联程度较高、互补性较强

问:成渝两地产业现状如何?具有哪些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李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成渝地区规模工业总量约为6万亿左右,四川占4万亿左右,重庆占2万亿左右。细分产业来看,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约5800亿,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约5285亿;四川装备制造业(含汽摩)总量约7944亿,重庆装备制造业(含汽摩)总量约6345亿。总体来讲,成渝地区已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含汽摩)为主导的,在细分领域又各有擅长的制造业体系,关联程度较高、互补性较强,已具备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初步条件。

成渝两地已基本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约1.5万亿,其中,硬件部分约1.1万亿,软件部分约4500亿。四川在集成电路、软件等细分领域具有相对优势,而重庆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细分领域具有相对优势,重庆笔记本总产量约占全球的34.9%,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1.4%。应该说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全国甚至全球来说都占有相对的优势。

惠科金渝智能化生产车间

二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成渝两地装备制造业总规模约1.4万亿。四川在重型装备、航空航天、能源设备等细分领域具有相对优势,而重庆在汽车、摩托车等细分领域具有相对优势,重庆的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200多万辆,摩托车产量近400万辆,分别占全国的7.3%和14%。

三是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两地食品饮料产业总规模约9000亿,这一产业上四川占整体优势,特别是在白酒领域,四川拥有五粮液、剑南春、四川老窖等一批高端品牌,重庆则在榨菜、调味品、火锅底料等细分领域优势突出。

四是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两地先进材料产业总规模为8000亿,四川的钒钛矿、稀土和石墨等战略性资源处在全国前列,重庆在铝加工、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拥有西南铝业等龙头企业。

重庆汽车产业。图源两江新区官网

五是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两地能源化工产业总规模为9000亿。四川和重庆两地页岩气资源都比较丰富,重庆在下游的合成材料方面技术水平较高,四川在基础化工原料领域具有相对的优势。

六是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重庆拥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汽车摩托车使用石油化工行业二级节点,引进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等一批国家级的重大项目。四川拥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启动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工业互联网产业方面,重庆、成都都有上云上平台的企业。

双城经济圈产业体系建设:打造“2+4”产业集群

问: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勇:重庆和四川都在编制“十四五”重点产业规划,在这个阶段双方要共同编制。一是共同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这块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包括在布局5G、人工智能,壮大新一代的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新型电子器件的研发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合作的空间。

重庆5G产业园

二是共同建设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际上也包括汽车、摩托车。加快现有优势领域的升级步伐,统筹布局汽车整车、动力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和汽车风洞、实验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型风电机组、发电机组、水电机组和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等产品的研发,另外,双方还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前瞻性布局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等。

三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品产业集群。包括加快食品、纺织、轻工的升级开发步伐,统筹白酒金三角建设,打造圈内中高端白酒集聚区,推动川菜、火锅、小面等地方特色美食工业化,推动成渝纺织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

四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材料产业集群。主要是冶金、建材的升级步伐,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前瞻性地布局新材料产业研发,包括提升石墨烯薄膜规模化连续稳定的生产能力,加快纳米纤维、纳米粉体等生产线建设。

宸安生物研发中心

五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中药的升级步伐,培育壮大生物技术药和数字医疗器械的产业,前瞻性布局生命科学技术研发。

六是共建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这个在重庆已经有布局,共同推进构建成渝两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协同应用服务体系,共同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建设。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把这产业的量做起来,把市场主体做大。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千亿级的企业实际上只有长安和长虹,500亿元的企业也只有8家,而且整个产业链所处的位置偏低,可以说离世界级的目标还有差距,发展空间还相当大。

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布局:“一带”“两线”“三群”

问:您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该如何布局?如何推进?

李勇:成渝双城经济圈应着力打造重庆主城、成都市“双核”。发挥重庆主城、成都市科创、人才和公共服务优势,加强创新要素集聚整合联动。重庆核心特别要发挥两江新区、科学城双引擎带动作用。按照成渝双城双圈发展战略超前谋划科学城高端产业。聚焦实际发展需求,前瞻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基地。

俯瞰成都高新区一角。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一是培育发展创新服务集群。围绕大学城、西永、高新区,汇集国内外领先的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科技“独角兽”企业、与西部产业需求相适应的科技大装置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承载综合研发、创新服务、实验中试、科学教育、研发创意、文化交往、交易展示、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功能。

二是培育发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集群。围绕大学科技园和西南大学,发展以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智能终端、软件行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重点的科技转化、应用及配套测试、创新创业、科技服务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等功能。

三是创新应用集群。围绕建设智能制造重镇,紧跟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终端消费品、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引进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纳米技术、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网等前沿应用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助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紧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潮流,开展对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成都某公司生产车间图源成都日报

打造渝西成东“一带”。充分发挥永川、大足、荣昌、潼南、铜梁、璧山等渝西城市和资阳、简阳、内江、遂宁等成都以东城市地处成渝地区腹地、国土开发空间广阔优势,加大成渝地区以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积极承接好重庆主城、成都市产业转移和创新孵化成果转化,加速现有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积极融入重庆主城、成都市供应链体系,通过“大项目+大集群+大基地”发展方式,快速做大电子整机、汽车整车、成套装备等产业规模。

培育绵阳-眉山、泸州-万州“两线”。绵阳-眉山线。依托天府新区、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平台优势,充分发挥成都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城市产业支撑,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打造创新驱动的特色产业集聚带。泸州-万州线。依托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平台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公路、铁路,充分发挥重庆主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泸州、宜宾、达州、广安、江津、长寿、涪陵、丰都、忠县、开州、梁平、万州等城市加强产业协作,共同发展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化加工、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选择性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加快推动“达万开梁”产业一体化步伐。

[责任编辑:张雪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