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盐店村:贫困户杨明建当上致富带头人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璧山盐店村:贫困户杨明建当上致富带头人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扶贫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扶贫故事

在璧山七塘镇盐店村见到了杨明建,烈日的下他正在修路,他居住的庭院被七塘镇选为又一个美丽庭院试点。他一边擦着汗水一边高兴地说:“你看这条路和庭院修好后,花花草草一种上,我们村就是美丽乡村了!”语气里流露出满满的自豪。

他带着记者去看了他养的两头母猪,扯着嗓门大声地介绍他的养猪心得,活脱脱一个养殖专家,记者也从他那高音调里听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2015年至2020年,他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过硬的养殖技术,从一无所长依靠国家政策扶持的贫困户,慢慢成长为自力更生的致富带头人,5年时间,他用行动证明穷根是可以拔除的。

40只鹅给家庭带来转机

杨明建和妻子尚正平都是身材矮小、劳动能力欠缺的人,特别是妻子,只能在家做做家务,一家人的生计几乎都落在杨明建一个人身上。但他为了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只能在家附近打点零工,由于工作不固定,工作机会又偏少,赚的钱连家庭基本保障都无法满足,他很想改变家庭现状却无能为力。

2014年,经政府摸底,杨明建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享受了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镇里经常组织他参加脱贫微访谈,听优秀脱贫户讲述他们的脱贫经历,那一个个通过再就业、通过种植养殖等不同方式走出贫穷的故事,仿佛一把把烈火烧起了杨明建的斗志。

每当镇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他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以前穷,没得条件读书,吃了没得文化的亏,现在免费听课,我肯定乐意啊。”每一次培训他都会把关键的知识点记下来,怎么栽种果树、怎么养殖牲畜,在他心里,都有了大致脉络。但是空有一番理论知识,没用武之地,也脱不了贫。

2015年夏天,当地扶贫干部到他家走访,询问他有什么需要时,他提出想养鹅,一方面考虑到鹅在外面放养,养殖成本低;另一方面鹅不容易生病,存活率高。做出这个决定,他在心里是经过几番考量的。“当时我懂的养殖知识少,少投入、低风险,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没过多久,扶贫干部就给他送来了40只鹅苗,面对这么一群毛茸茸的小家伙,他喜上眉梢,像照顾孩子一样,投食、喂水,一点也不敢怠慢。经过几个月的悉心照料,这群鹅售卖后为他增加了近4000元的收入。“当时还是很激动,算下来比打零工强。”每当回想起养鹅的经历,他都会充满感激。

杨明建在村里打零工。李勤 摄

杨明建在村里打零工。李勤 摄

慧眼识“猪”找到出路

拿着养鹅赚来的“第一桶金”,杨明建仿佛看到了希望,他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买了一头母猪,这头花“大价钱”买的母猪,他照顾得一丝不苟。很快,母猪就要产仔了,他担心母猪营养跟不上,就加量喂食,结果母猪因为吃得太多,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变得奄奄一息,杨明建当时吓坏了,母猪肚子里还有10多只小猪仔,如果出了意外,对他将是不小的打击。幸好畜牧站的兽医来得及时,经过治疗后,保住了母猪和小猪仔。

吸取那次教训后,杨明建发奋要学习更多养殖知识,他经常打电话向畜牧站的兽医请教,没事就拿着扶贫干部专门给他送来的《特色肉猪家庭农场养殖技术》《农家科技》等书籍学习,通过日积月累,他的养猪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

杨明建在院坝学习养殖技术书籍。李勤 摄

杨明建在院坝学习养殖技术书籍。李勤 摄

“母猪的喂食是很讲究的,一定不要喂别人家农田的猪草,谨防打了农药的,要割这种野生的和自己栽种的才行。”杨明建一边大把大把地割着猪草,一边说,“你看,像这种野草就有清热的作用,猪吃了就很好。”他将一把不知名的野草递给记者看,这些知识都是他从书上学来的,那些养殖技术的书籍都是他的宝贝。

因为勤奋好学,杨明建比一般人更能慧眼识“猪”,他说,买母猪时,要分品种和看大小,才能选到良种猪。他轻轻地给正怀有猪仔,过不了几天就要产仔的母猪刷着身体,说这样可以和它建立感情。他选的母猪总能比别人家的多产仔,除了平时照顾得好,和他选的品种好也息息相关。 因为行情好,今年他家的16只猪仔就为他带来53000多元的收入。

杨明建给母猪按摩身体。李勤 摄

杨明建给母猪按摩身体。李勤 摄

分享脱贫经

成为“致富带头人”

“我曾经真的很穷,打点零工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政府的扶持下,我通过养母猪,才一步步摆脱了贫困。”杨明建依靠养母猪脱贫的事,左邻右舍无人不知。他也因此走上了自己曾经羡慕的舞台,给更多贫困户分享自己的脱贫经。他告诉贫困户:“一定要有志气,不要只盼着政府来帮扶。这个时代好、党的政策好!我们要懂得回报,要靠自己的双手早点富起来,一起过上幸福生活。”这一席话,为很多贫困户提供了精神支撑。

今年5月,杨明建和另外9人一起被镇里确定为“致富带头人”,其他9人都是镇里的种植养殖大户,只有他一人是贫困户出身。对于这个称号,他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并专门拿了文件给记者看,“我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自己的双手早日摆脱贫困。” 他有4户帮扶对象,都想跟着他学养猪,他很尽心尽责,多次上门到帮扶对象的家里去传授养猪的经验,时不时还不忘打电话交流。

“这个养母猪说起来也很简单,你只要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暑,做好驱蚊防虫那些,就可以了。”杨明建一边带着前来学技术的贫困户丁兴明参观自己安装了风扇和浴霸的猪圈,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养猪的知识。丁兴明就是杨明建的帮扶对象之一,他的妻子是二级精神残疾,自己又动过大手术,都是缺乏劳动力的人,2019年通过产业扶持,政府送了3头猪仔给他,养大后卖了20000余元,看到养猪有奔头,丁兴明也希望像杨明建一样,依靠养猪走上致富路。

杨明建带贫困户丁兴明参观自己的猪圈。李勤 摄

杨明建带贫困户丁兴明参观自己的猪圈。李勤 摄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杨明建又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贷了50000元,他说,要把养猪当成一番事业来干,让妻子和孩子彻底摆脱苦日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当记者问他的心愿是什么时,他提高了音调,自信满满地说:“把我的事业干好,把我的猪养好,硬是要实实在在让他们看到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下了一番功夫,把周边贫困户和周边的村民带动起来一起致富。”

■ 记者手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杨明建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的人,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将他打倒,他通过努力学习、踏实肯干,一步一步的将自己的家人带出贫穷的泥潭。而有些人,明明有技术、有体力,就是不愿意身体力行动起来,总想躺着就能吃到一日三餐,但世上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沉浸在贫穷里,不愿意去寻找突破贫穷的方法。实践证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不仅要增长脱贫的智慧,更要培养脱贫的志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汗水,才会收获阳光;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

璧山网记者 李勤

原标题:

努力奋斗拔穷根 贫困户当上致富带头人 ——记七塘镇盐店村杨明建的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