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重庆综合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风貌街区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载地。目前,渝中区拥有经重庆市政府批准的传统风貌街区总计12处,占全市40%,总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占渝中区陆域面积约10%。
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11月26日下午,凤凰网重庆等多家媒体走进渝中区张家花园山城步道、中法学校旧址、马鞍山风貌区、第八步道、人和书院等地,感受历史积淀,探寻传统老街与时代发展的文化交融。
“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渝中
》》5类打造12片传统风貌街
据介绍,渝中区目前共争取纳入市级传统风貌片区名录12处,总量位列全市第一。拥有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李子坝历史文化街区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9处传统风貌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重庆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带、打铜街传统风貌区、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大礼堂传统风貌区、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传统风貌区、鲁祖庙传统风貌区、飞机码头—燕子岩—枇杷山传统风貌区。
夜色中的十八梯传统风貌街
目前,12片传统风貌街区均已编制保护规划,划定了保护范围,明确了控制要求。2020年将完成山城巷、打铜街等2个传统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修编。按照规划要求,渝中区紧紧围绕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等五大特征分类推进历史风貌片区打造。
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山城步道,连电线杆也画上了“老城印象”
传统巴渝特征方面。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以恢复和建设风貌建筑为主,展示山城“云梯式”建筑风貌,恢复传统的“七街六巷”肌理,保护文物、历史建筑、古树、梯道以及传统的空间肌理。目前首开区已竣工、示范区夜景灯饰装置完毕、风貌区主体工程完工;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秉承“保护、修缮、改造”的原则,结合“临崖体验、大美江景、百年老街”等亮点,修复串接厚庐、仁爱堂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梯道垂直的体心巷、马蹄街等传统街巷和院坝空间,打造山城旅游打卡新地标,目前首开区已开街。
重新打造后的第八步道沿途风景优美,干净整洁的步道以红砖青瓦装饰为主。著名诗人傅天玲以一首《钢笔画》带领我们领略了第八步道的风情
明清移民特征方面。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维护湖广会馆、重庆古城墙—东水门城墙、谢家大院、望龙门缆车等文物,提档改造东水驿老街区业态和基础设施,挖掘街区文化内涵、传承民风民俗,恢复街区活力,目前已完成湖广会馆本体修缮并重新开馆运营、明清客栈、谢家大院等文物保护修缮完成,东水驿老街区已开街。
人和书院一角,部分不规整的水泥台打造成“假山”,水管绘制成“火车”……
开埠建市特征方面。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延续了明清时期的城市空间肌理,形成“一街两园三巷九会馆”格局,保护利用李耀庭公馆、江全泰号、重庆海关监督总署旧址等文物,对新建建筑参照历史建筑风貌设计,修旧如旧,复原如故。目前白象街一期已开街、二期主体完工。
抗战陪都特征方面。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现有风貌,实施景观提升,打造临崖步道,丰富街区业态,促进文商旅深入融合,形成代表抗战陪都风貌的“最美街道”,目前曾家岩临崖步道一期已完工、二期正在施工;李子坝传统风貌区在严格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风貌要素的基础上,整体延续现状空间形象,形成城市依山傍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格局,目前已完成大公报旧址保护修缮。
中法学校走出了一大批共产主义的先驱和中国革命的优秀战士
西南大区特征方面。大田湾及文化宫传统风貌区重点改造大田湾体育场,保护利用体育设施群、劳动人民文化宫大门等文物群,通过“修旧如旧”保持西南大区时期整体风貌,目前已完成《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实施方案》编制,大田湾、文化宫片区已启动实施,计划2022年完成;大礼堂及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通过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间和建筑特色,与重庆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有机融合,建成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目前西区已基本完工、东区计划明年完工。
从“山下”大礼堂到“山上”马鞍山不过百米,但却是蕴藏一番悠然意境——古树参天,街巷相连,充满历史厚重感的32栋历史建筑点缀其间,让“老重庆”的韵味无处不在
》》延伸阅读:渝中区传统风貌街区
1、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内有湖广会馆、重庆古城墙—东水门城墙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谢家大院、胡子昂旧居、望龙门缆车遗址、重庆长江索道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2处文物点,2处历史建筑,40处传统风貌建筑,8条历史街巷。
2、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
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是重庆抗战文化和统战文化的代表,是国家战略大后方的政治中心,是重庆近代教育的缩影。内有桂园、特园、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蒋介石官邸、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市委7号楼、市委4号楼2处)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宗仁公馆、张骥公馆等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戴笠公馆、潘文华公馆、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学生宿舍旧址等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警察局旧址等1处不可移动文物,求精中学等1处历史建筑,26处传统风貌建筑,4条传统街巷,九园包子传统手工技艺等1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蜀学校旧校门遗址,该校门建于1936年巴蜀小学扩建为中学时期。解放初期,校大门改设于黄花园后,此旧门撤除,仅留四根残柱。2004年渝中区政府修建山城步道,恢复原貌
3、李子坝历史文化街区
风貌区内有吴铁城官邸、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公报报社重庆旧址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湘公馆旧址等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觉庐建筑群、飞虎队别墅、国民政府国际问题研究所印刷厂办公楼旧址等3处文物点。
4、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重庆最具传统市井生活特色的山地住区。内有法国领事馆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五”隧道惨案遗址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八梯171号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善果巷35号、厚慈街95号、火柴原料厂旧址等3处优秀历史建筑、52处传统风貌建筑,2处石刻文物点。
山城步道
5、白象街传统风貌区
白象街传统风貌区是母城文化中府衙文化、开埠文化和抗战文化的代表。内有药材公会旧址、李耀庭公馆旧址、江全泰号旧址、重庆海关监督总署旧址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私立兴华小学旧址、重庆海关办公楼旧址、重庆海关报关行旧址等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反省院旧址、人和门城墙旧址、太平门城墙旧址等4处文物点,白象街151号民居、白象街166号、大清邮局旧址等3处历史建筑,7条传统街巷。
白象街传统风貌区,重庆最早开埠的地方
6、重庆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带
现存城墙共17处56段,总长约4404米,包括40米独立存在的宋代城墙。现状能完整显露的城墙段约为1295米,通过保护实施重新显露的城墙段约为2103米,共34段,待未来条件成熟再实施显露的城墙段长度约为1006米,共22段。
现存城门和瓮城遗址共7处,包括东水门、太平门、通远门等3座现存开门,人和门等1座现存闭门,千厮门、南纪门、储奇门等3处部分瓮城遗址。现存炮台1处,位于通远门城墙段。
山城神韵,重庆味道
7、打铜街传统风貌区
风貌区内有中国银行旧址、美丰银行旧址、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
山城巷保存了山城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标记,完整展示出了重庆城市形态和空间发展的演化进程,史料内涵丰富。风貌区内有重庆古城墙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国仁爱堂旧址等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长乐永康石朝门、亦庐石朝门、体心堂42号民居石朝门等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厚庐等1处历史建筑。
整个山城巷以巴渝传统风貌为主,是典型的川东民居。是重庆唯一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
9、人民大礼堂传统风貌区
风貌区内有重庆人民大礼堂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沈钧儒旧居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山29号、30号、31号、63号建筑,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旧址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大礼堂东楼等1处历史建筑。
10、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传统风貌区
风貌区内有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田湾体育场、跳伞塔、市体育局办公楼、贺龙雕像、市体育馆、劳动人民文化宫大门等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旧址等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宫大剧院、文化宫红星亭等2处历史建筑。
媒体交流会
11、鲁祖庙传统风貌区
风貌区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山城街巷格局,是具有典型重庆特色的市井街区。内有柏庐建筑群(民生路101、117号)、民生路105号等2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点,民生路99号等1处历史建筑(预备名录),12处传统风貌建筑,4条风貌街巷。
12、飞机码头-燕子岩-枇杷山传统风貌区
风貌区内有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李宗仁官邸、菩提金刚塔、抗建堂旧址、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陵基公馆旧址、王陵基公馆(红楼)、戴笠旧居暨军统办公楼旧址等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枇杷山公园等1处历史建筑,以及114处传统风貌建筑,7条历史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