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1年前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国第二 怎么做到的?
重庆
重庆 > 记者专栏 > 正文

重庆2021年前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国第二 怎么做到的?

凤凰网重庆综合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官网发布消息称,重庆市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今年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6.7%,增速高于全国21.6个百分点,列全国第2位,西部第1位。

重庆美景。图源网络

重庆 图源网络

汽车、电子等重庆支柱产业持续复苏,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强强联合,金融服务不断加持,重庆工业经济再现高增长,为实现全年工业目标开好了头。

重庆市经信委官网截图

重庆市经信委官网截图

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强化

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巩固,重庆支柱产业持续复苏。据重庆市统计局官网近日发布的《2021年1-2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显示,重庆八大支柱产业均实现高增长。其中汽车产业增长100.7%,摩托车产业增长75.1%,电子产业增长95.1%,装备产业增长60.7%,医药产业增长36.3%,材料产业增长50.4%,消费品产业增长38.6%,能源工业增长13%。

重庆汽车产业 图源网络

重庆汽车产业 图源网络

2020年1-2月,受疫情影响,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较快。其中,汽车产业下降39.6%,摩托车产业下降38.5%,电子产业下降22.9%。但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巩固,企业复工复产进展良好,今年1-2月,39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同时,2020年以来重庆出台了一系列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措施、汽车摩托车制造业促销稳产等专项政策,使重庆汽车产业集群供应链更加完善,汽车产业也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企业智能化改造。图源网络

企业智能化改造。图源网络

除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还积极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链。目前,重庆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639家,笔电产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多点开花、错位发展、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

得益于“智能制造”进程

近年来,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聚焦科学主题,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对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每年计划推动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着力打造“智造重镇”。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13.5%。

重庆高新区。

重庆高新区。

成渝双城经济圈助力

成渝联合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川渝两地在产业规划、产业链、产业政策上加强协同,联合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川渝两地制造业强强联合,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出“1+1>2”的效益,为重庆工业持续走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成渝双城经济圈

成渝双城经济圈

金融体系“神助攻”

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为制造业增强造血功能。3月份,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集中调研5家金融机构,其中就提到,要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据3月21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消息,2020年以来,全市制造业贷款增速为近7年来最高。其中,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4%,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在20%以上。

重庆通过大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等举措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制造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2020年全市制造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票市场融资均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