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 江津区首部公开出版音乐集《江津民歌》发行

唱支山歌给党听 江津区首部公开出版音乐集《江津民歌》发行

6月28日,据江津区文联消息,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江津区首部公开出版音乐集《江津民歌》正式发行。该书共收录了230首作品,收集民歌时间跨度和地域范围为均全区历来最长最广,对研究地域历史和地域文化极具重大意义,在江津区音乐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当天,该区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江津民歌》出版发行暨演唱会”活动,编辑代表分享了编撰历程,并举行了赠书、发放收藏证书仪式。活动中,永兴吆喝非遗传承人、李市山歌曲非遗传承人演唱了《共产党是救星》《李市儿女爱家乡》,青年歌手甘肃、曹晓铭演唱了《丰收乐》《米花儿香》等集录在《江津民歌》中的代表歌曲,赢得文艺各界代表阵阵掌声。

据悉,《江津民歌》是该区首部公开发行出版的音乐集,由江津区文联和区音乐家协会共同主编,该书历时半年编撰,编撰组深入全区各镇街、村社、小组进行细致的采录工作,收集了近1000首初稿材料,在此基础上,再精选出230首作品,编入《江津民歌》。《江津民歌》分为劳动民歌、时政民歌、爱情民歌、儿童民歌、生活民歌、民歌新作等六个篇章,蕴藏丰富,百态千姿,展示出江津民间文艺奇特瑰丽的一面。江津民歌句式以七字四句为多,民歌的传唱多采取集中演唱的形式,例如过年过节的花灯、连箫、彩船和龙灯等群众性的演唱活动,以及端午节划“干龙船”群众赛歌等。

据区文联主席庞国翔介绍,《江津民歌》一书主要具有五大特点。其一,该书是江津区(县、市)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音乐歌曲集;其二,该书对江津民间音乐来说具有抢救性挖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三,《江津民歌》带有鲜明的教化性,民歌主题向上、向好、向善;其四,《江津民歌》具有雅俗性,不论是唱腔,还是歌词,都很接地气,语言直朴,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其五,《江津民歌》具有基层性即大众性,从演唱者到歌词创作者,最后到收集整理者,都来自基层的群众和百姓。

四面山水风雅颂,人文江津赋比兴。在江津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蜀文化、巴文化、黔文化在此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孕育了具有鲜明江津地方特色文化。江津民歌因大山大水而生,因大山大水而起,是江津百姓对各个时段情绪的表达,是对民间记忆的沉淀,是巴蜀民间文艺的一枝奇葩。

“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歌记录了一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当地民歌,其实是对一个地域远逝历史的记忆重现,对研究地域历史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江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江津民歌》的发行旨在用歌曲见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下一步,《江津民歌》收录的歌曲将逐步进学校、进镇街,在全区有关文艺活动中进行传唱推广。(通讯员 陈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