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民生订单”办实事 吹响幸福集结号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江津:“民生订单”办实事 吹响幸福集结号

为民办实事,群众来好评。今年以来,江津区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深入开展专场院坝会,通过征求意见座谈会,流动驿站、组织监督员、网格员入户走访,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拟定“民生订单”,推进“民生微项目”,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群众的实际举措,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流动驿站”架起“连心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津区几江街道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中,突出问题导向,通过“流动驿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群众最想要、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切实把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到工作实效上。

该街道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组建16人专门小组,在辖区试点开展“行走几江、服务群众”活动,深入小区楼院、农家院落召开院坝会40余场为群众解读惠民政策,对前期收集到的“问题清单”进行集体“会诊”,有疑答疑,有惑解惑,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并最终形成解难题、促发展的“良方”60余个。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该街道将机关党员干部责任落实到村、到社区、到网格,全体党员干部有序深入村组、楼栋、农户院坝、田间地头召开院坝会,通过发放文字资料、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宣传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民生信息,并结合自身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咨询服务,对接服务办理民生事项494件,惠及群众6万余名。

“民生订单” 群众来“点单”

如果说通过“流动驿站”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惠民政策是江津区的亮点之一,那么,收集“民生订单”,则是该区又一特色。

“院坝会上反映饮水难问题后,镇里帮我们新建了提水泵,安装了自来水管,这个夏天,我们终于可以畅快用水了……”近日,同福村村民张大爷看着基本完工的饮水项目,一脸激动。

张大爷说的饮水项目,是珞璜镇和平同福真武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在今年初召开院坝会时,多个村社群众反映饮水难题,该项目随即被珞璜镇党委设定为“民生订单”,由镇政府于年初斥资220余万元修建。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将于近期供水,惠及民众1.3万余人。

这样的例子不少。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津区党员干部利用院坝会、组织监督员、网格员入户走访,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设立“民生订单”,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民生订单”形式体现,将其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依据。

“‘民生订单’根据涉及范围的大小,分为村级‘民生订单’、镇级‘民生订单’及区级‘民生订单’三类。”其中,村社能够办理解决的订单由当地直接研究办理;对属镇级部门解决的订单,则由村社报镇政府研究解决;对需上级部门研究的订单,由镇委统一上报相关单位;对无法解决的,及时加以解释说明,相关事项办理情况须在下一季度上进行集中反馈。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委、政府就是要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生活在江津就是幸福”。

“民生微项目”助力“微幸福”

今年3月初,石蟆镇登云村“民声小喇叭”收到群众希望修通桃子湾公路桥的建议后,登云村党委将其拟定为该场院坝会收集的“民生微项目”,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研究讨论,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在统筹协调好土地等其它工作后,还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群众捐款2.6万元用于公路桥建设。目前,该桥已于7月份修建完毕并开始运行。

“民生微项目”,助力“微幸福”。和“民生订单”不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蟆镇全体党员干部坚持“群众需求无小事”,通过设立工作信箱,“民声小喇叭”,接受群众需求建议,全面了解群众诉求,聚焦群众反映的“生活小事”,补齐全镇的民生短板,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江津区各基层党组织共收集到3718个“民生订单”, 已启动3499件,启动率约94%,最大限度提升了解决群众“小、急、难事”效率。(程雅琦 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