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发改委与重庆、四川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
重庆
重庆 > 四川资讯 > 正文

文旅部、发改委与重庆、四川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

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动七个特色旅游区合作联动发展,共同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5月26日,据四川省文旅厅消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已正式印发,明确了今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路径。从目标任务看,到2025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将全面建立;到2035年,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保障八部分内容,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多大?《规划》明确其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42个市(区、县),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重庆市和四川省全域范围。围绕这一区域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资源禀赋突出等特征,兼顾协同共建、互补共赢、产业融合、均衡发展等原则,《规划》提出以“双核”为驱动,以“三带”为串联,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动“七区”合作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双核”主要指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其中重庆主城目标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成都则突出旅游都市型、国际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建设世界文创、旅游、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音乐、会展之都。

“三带”则分别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将依托成渝中轴交通干线,强化成渝双城枢纽集散功能,串联成渝地区中部城市群,辐射带动遂宁、南充、内江、自贡、资阳、大足、荣昌、永川,推动打造多条旅游线路,促进成渝地区中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依托长江干流,重点发展内河游轮、山地度假、都市休闲、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助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依托G5、G93高速公路,串联成都、绵阳、乐山、德阳、眉山等区域,辐射带动广元、巴中、雅安、西昌、攀枝花等地,发挥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集群,全面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七区”包括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七个特色旅游区。

“多线”包括广元—巴中—达州—万州、成都—阆中—巴中、雅安—乐山—自贡—重庆、重庆—泸州—宜宾、涪陵—武隆—黔江等五条横向旅游通道;巫山—万州—黔江、重庆—广安—达州—城口、广元—南充—广安—重庆、绵阳—遂宁—内江、成都—自贡—宜宾等五条纵向旅游通道。同时,以岷山—邛崃山—凉山、米仓山—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四大自然生态屏障为基础,依托沿线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加快旅游风景道建设,构筑生态旅游大环线。

此外,《规划》还明确将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比如,支持重庆、成都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涪陵、合川、乐山、雅安、南充等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推动万州、江津、铜梁、自贡、内江等,围绕特色美食、传统工艺产品、民俗节庆、自然遗迹等建设特色消费城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成为示范城市、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为积极拓展消费空间,《规划》还提出,将以业态创新、场景营造、品牌集聚、功能完善为重点,实施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提升行动,推进街区向场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升级。依托山水人文资源、特色美食等建设特色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名街名镇。打造夜间消费载体,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

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式印发,划定“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空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