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福龙门阵① | 祈福文化源远流长道不尽,丰都祈福竟是这般有底蕴

祥福龙门阵① | 祈福文化源远流长道不尽,丰都祈福竟是这般有底蕴

重庆丰都“祈福文化节”活动将于2023年1月23日至2月21日(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举行。凤凰网川渝特邀丰都祈福文化节吉祥物“凤祥祥”和“钟福福”做客《祥福龙门阵》,第一期给你摆一摆“祈福”的由来和丰都祈福活动的演变。

祈福就是追求幸福,求神灵保佑;同时也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祈福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祈福文化同吉祥文化一样,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祈福活动对创造美好家园,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祈福不仅是对自然和神灵崇拜,也是对瑞兽祥禽的敬畏 和崇拜。祈福活动既是一种民俗活动,也是一种节庆活动。

祈福活动大多与宗教活动紧密相连,我国道、佛、儒三教均有不同的祈福祭祀活动,多为祭祀各自祖神、先师的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不同节日的民间祈福活动,与众多民间香会一道组成庞大的民间祈福文化,这些祈福活动有着深远的文化传承、浓厚的宗教文化。比如,黄帝陵祭祖、孔庙祈福、妈祖庙祭奠、郑州园博园大型“行浸式”祈福夜游活动、山西长治县天下都城隍庙举办的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等等。

祈福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甚至更久远,源于原始人对未知事物的原始崇拜,特别是发展到部落文明之后,部落巫师(也可称作祭司)会通过供奉和祭祀神灵等巫祝活动,来驱邪、庆祝、祈求平安、祈求丰收等。

发展到王朝时期,祈福活动已较为系统。在国家社稷方面,会向社稷之神祈福,祈求国家兴盛、代代相传。在宗族祭祀方面,会在宗祠祭拜祖宗,祈求合家团圆、家业繁盛,但这时候的祈福 只能是贵族和国家机构的专利。

从佛教东传开始,祈福活动便逐渐向下兼容。佛教的传入及其普世性教义,使得祈福不再是国家和贵族们的专利;各种神灵传说的兴起,使得人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祈福。2016年陈世松老师的《丰都庙会源流考》提出,丰都县平都山上以祭祀阎罗天子为主的庙会“萌生于唐宋时期,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兴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

至唐朝时,丰都庙会祈福活动对象还是以道教为主的地狱体系,南北朝时陶弘景的《真诰》曰:“罗酆山在北方癸地,此癸地未必以六合为言,当是于中国指向也,则当正对幽州、辽东之北,北海之中,不知去岸几万里耳。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 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就是指酆都在辽东之北的的北海中,内有六个神宫,南朝道经《太真余地四极明科经》载,酆都山上、山中央、山下各有八狱共二十四狱。关于地狱的神灵体系,除了酆都大帝总领鬼宫外,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鬼官有七十五品。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三十二司命,三品、 九品、七城(一曰域,一曰地),九阶二十七位,七十二万之次第也。”

唐宋之际,祈福对象融入了佛教地狱体系,如王卡的《平都山道教史迹》(载入《世界宗教研究》,1995 年第 3 期)提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将其地狱观念与本土的“泰山治鬼”相结合,借此宣传了佛教地狱观念,“九至十世纪期间(唐宋之交),印度佛教 地狱系统和中国本土南北两大地狱系统(丰都山与泰山)在川西合流,产生了地狱十殿阎王……南宋时期,南方道教又将地狱十殿纳入丰都山地狱系统中”。

至明朝时,在官府的支持下,将祈福对象融入了儒家地狱体系,在后来的发展中,泰山治鬼、佛教地狱观念、道教的“酆都” 地狱、地狱十王信仰、民间鬼神观念都互相渗透,成为了丰都地域特有祈福对象。以清代以后盛行的劝善书《玉历宝钞》为例,其中写道丰都大帝奉玉皇大帝旨意编写《玉历宝钞》,并由道士淡痴带到人间用以劝诫世人,里面把丰都大帝、观世音、地藏王菩萨、东岳大帝、十殿阎王等本属于不同宗教派系的神聚集到一起,宣扬了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等观念。

祈福的内容。敬朝山香是人们通过上香、叩拜、许愿等形式,表露内心的某种祈求。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上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进香分烧拜香和烧供香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