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渝“轨”②|包揽多个“全球首创”,重庆何以在世界轨道产业版图中挑大梁?
重庆
重庆 > 记者专栏 > 正文

凤观渝“轨”②|包揽多个“全球首创”,重庆何以在世界轨道产业版图中挑大梁?

凤凰网川渝综合 重庆,山地之城,从被业内专家断言“建轨道交通几乎不可能”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跨越500公里,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重庆,创新高地,从“日本产”到“重庆造”,轨道交通创下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

重庆,制(智)造重镇,轨道装备产业从零做到百亿级,并驶向印尼、巴西、泰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

轨道交通建设离不开深厚的制造业根基和产业链支撑。在重庆,“轨道上的都市区”崛起背后,亦是以单轨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强势突围。目前,该市已实现95%以上轨道设备国产化,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规划设计、车辆及系统设备制造集成、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国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链,并实现从完整的单轨产业链到地铁与城轨车辆集群全覆盖。

全国首条双流制市郊铁路江跳线。重庆铁路集团供图

全国首条双流制市郊铁路江跳线。重庆铁路集团供图

》》“重庆智造”技惊世界

国内首列多适应性中运量单轨系统车辆2月10日在渝下线,车辆采用最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同时车辆的智慧化设计可兼容车车通信、新能源供能、多网系统融合等新技术应用;

全国首创“双流制”轨道车辆自2022年8月起奔跑于重庆首条市域铁路江跳线,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制式空白,实现列车在铁路与地铁两种不同供电模式上的贯通运营;

国内首创山地A型车,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轴重小、载客量高等特点,实现国内地铁车辆纵坡达50‰,填补了大纵坡运行的空白;

全球首台8辆编组跨座式单轨列车于2014年在重庆单轨3号线上线……

曾经在2000年建设首条单轨2号线时,技术和设备还只能从日本引进的重庆,如今竟能在世界轨道交通尤其是单轨产业版图中傲视群雄,靠的是自主创新。

为何一定要实现“重庆造”?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以下简称重庆轨道集团)第一任董事长、重庆轨道交通的首批建设者和带头人沈晓阳称,“在当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必须从国外进口,价格逐年还可能翻10倍以上,而且时间也等不起。”

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重庆对轨道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核心技术展开国产化科研攻关,已陆续取得100多项专利,打破了国外垄断。建成了国内唯一、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能和运量最大、编组最长的跨座式单轨系统;创立了全球首个从设计到施工,从车辆到专有设备,从验收标准到运营规程的跨座式单轨国家标准体系;拥有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了全谱系化跨座式单轨、As型地铁车辆、双流制市域快线等多个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车辆技术平台……

“重庆智造”铸就中国质量,中国质量拓展世界市场。若是从重庆首条轨道交通线路2号线开建时算起,重庆单轨从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到反向越洋出海,用了也就不到9年时间。

据公开报道,2008年,韩国大邱市计划建设一条单轨交通线,于是到日本洽谈合作事宜。日本方面说,“要了解日本的技术,可以到中国重庆看看,重庆的轨道交通2号线就是在我们的协助下建成的,其核心技术均从日本引进,一定意义上就是日本单轨技术的示范线。”

于是,大邱市考察团来到重庆考察轨道交通,发现重庆的单轨不仅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还几乎没有噪音,很环保。就这样,重庆单轨迎来了跨出国门的“第一单”。2009年,重庆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团队前往大邱,为当地单轨交通线提供了轨道梁模板、轨道梁生产系统控制技术、支座安装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支撑。

之后,重庆跨座式单轨顺势逐步“走出去”,铺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集团在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交通一体化管理、技术、产品与服务输出。先后参与大连地铁5号线PPP项目、柳州轨道交通运营筹备技术服务项目,以及郑州、南通、吐鲁番等数十个国内轨道交通市场化项目。承担或参与了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墨西哥瓜达拉哈拉、韩国大邱、印尼万隆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关键系统设计制造、供货及工程前期规划工作,为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公共交通技术及人才培训服务。

互联互通直快列车让市民出行更便捷。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互联互通直快列车让市民出行更便捷。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重庆智创”标行天下

“走出去”的不只“重庆制(智)造”,还有“重庆智创”。

2021年12月,重庆地铁环线、4号线、5号线实现三线互联互通,从“人换乘”变为“车换线”。这得益于国家发改委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全国城轨行业示范性项目——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简单来说,互联互通指的是同一列车能从一条线路通过联络线,在不停车和不改变驾驶模式的情况下,直接到达另一条线路,且能在另一条线路上正常运行的技术。听上去似乎不复杂?实则不然。

早在2007年,重庆开展“九线一环”线网规划时,就提出了“互联互通”“跨线运行”等技术理念,以满足网络化运营后对运能、换乘、旅行速度等方面更高的要求。

“跨线运行”首先离不开统一的车型。重庆轨道交通结合当地山多坡陡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研制出了上文提及的As型地铁列车,让“跨线运行”有了基本前提。

但除了车辆,“互联互通”还涉及线路、供电、通信、信号等众多复杂专业。其中,被称之为“轨道交通中枢神经”的信号系统关系着运营安全,是轨道列车运行指挥的核心系统。

难也难在这里。此前,由于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的信号系统架构、功能分配和数据处理流程等各不相同,相互之间无法兼容,导致线路只能单线运营、彼此独立。国外部分城市虽实现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但它们大多采用加装多套车载设备或多套地面设备,并进行手动切换的方式。应用统一标准的CBTC,从而实现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外均没有成功先例。

为了攻克这一“中阻梗”,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自2016年开始牵头组织轨道集团、北京交通大学、交控科技、中国通号、北京华铁、众合科技、重庆轨道院等项目技术团队,历时五年终于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基于CBTC的互联互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成功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的“四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一成果更是诠释了何为得标准者“得天下”:目前,在北京、长沙、呼和浩特等城市,已按“重庆标准”实施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杭州、贵阳、西安、郑州等国内25个城市、53条地铁线路已经应用该系统。2021年11月,互联互通CBTC信号系统还走出国门,正式在越南河内投运。

实践证明,以此为代表的“重庆智创”,打开了智慧城轨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增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轨道交通,已成重庆“风景线”,更是一条“产业线”。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轨道交通,已成重庆“风景线”,更是一条“产业线”。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重庆产业”补链成群

“走出去”,只是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生态版图不断扩大的一个方面,并行的还有“引进来”,这也是支撑重庆轨道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决定着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刚才所说的互联互通CBTC信号系统,助力中国重庆自主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领跑”国际,参与方之一的浙江众合科技公司也是其中关键一子。

该公司先后承建了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二期、2号线更新改造、18号线等信号工程项目以及轨道交通线网行车监察项目等,参与建设里程超1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基于2号线线路特点,创新性的研发了“双制式融合车载”系统,支持列车在全线双制式系统下的贯通运营。在重庆轨道交通引领CBTC系统互联互通后,为跨制式互联互通和既有线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为进一步补强重庆轨道交通自主信号系统产业,我们引进了轨道信号头部企业浙江众合科技落户重庆,成立了重庆众合智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核心装备智能化水平。”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可以视为重庆以“大项目带大产业”,引资引智引技,加速补链成群的一个成果缩影。

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央地合作”在渝已逐步形成行业示范效应。以中车株洲时代电气为例,其在2021年3月将具有领先优势供电产业整体搬迁至重庆,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轨道产业投资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推动智能运维、能量运控、能量平衡装置等新型高效清洁的供电系统技术在本地应用,打造重庆轨道交通供电产业链集群,当年便实现产值超3亿。为实现合资公司快速发展,在2022年又将牵引系统生产制造落地重庆中车时代。

重庆轨道装备产业链上的重庆长客,自2007年落地重庆以来,累计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3000多辆城轨车,提供了重庆轨道交通93.9%的整车生产制造及架大修(重全检)维保业务,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单轨车辆研发、制造基地。

“我们公司具备年产500辆、维修300辆城轨车辆的生产能力。就当前来说,新造车产能是能满足重庆需求的,但在维修方面,重庆目前保有车辆在3000辆以上,过两年估计就达4000辆了,按每隔10年大修一次来算的话,意味着之后陆续每年会有400辆车需要修理,所以检修能力从长远来看还得补足。”重庆长客总工程师张洋称,接下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会和重庆轨道集团成立车辆检修合资公司,同时还将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旗下的另一家骨干子企业重庆铁路集团在智能运维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一个个行业翘楚,纷纷加码重庆,这与重庆轨道交通广阔的建设空间是分不开的:根据建设规划,到2025年,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力争达到1000+。正因如此,对整个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重庆可谓发展的必争之地。

而这只是重庆轨道产业拼图的一角。近年来,重庆依托年均超300亿元的轨道建设投资,支持和培育了上百家企业参与重庆轨道项目。在重庆这片发展的沃土上,各产业链企业依托重庆项目起步成长,不断积累资质、业绩和经验,年产值近百亿元,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轨道交通产业的兴盛,又催生出了多产融合新业态。例如,重庆交通开投租赁公司正以盾构机经营性租赁为抓手,通过“产业+金融”的模式,进一步赋能重庆城轨新基建发展周期;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累计为轨道、铁道企业输送6000多名技术技能人才,近6成在重庆轨道、铁道企业就业……

重庆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重庆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重庆轨道”链通未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产业。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吹响了“要实现产业能级大幅跃升”的号角,市长胡衡华也三令五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轨道交通产业正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重庆正在建设落实轨道交通第三期、第四期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第五期建设规划的审批。按照“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投资总额将在2100亿元以上。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利好,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势将迎来更大腾飞。

“但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目前也面临着本地化不足的问题,亟需扶持、打造、提升重庆本地企业,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链更加完整齐全。”有业内专家直言。

创新强链,政策稳链,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重庆市经信委印发的重庆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的“招招落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委专门针对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也出台在即。

作为产业链“链长”之一,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也是轨道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引擎。如何行动?该集团负责人给出了详细“作战图”:

大力发展本地企业,带动重庆本地经济发展。借鉴广州、成都等地的做法,配合市级部门编制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契合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与轨道交通加速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本地企业。远期辐射整个成渝地区以及西南片区,弥补西南片区轨道装备产业发展的不足。

组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促进本地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已经建成投产的重庆长客厂的带动作用,完善轨道产业体系,联动重庆中车四方所、重庆齿轮箱、凯瑞传动、长征重工等轨道装备产业链重点企业,再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渝建设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集聚区”、“材料和配套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轨道交通装备维保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打造建设和运营维护的“4S 店”。加大联盟单位的项目攻关和科技投入,加大车辆、信号、受电弓、转向架、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力度,培育形成更加完整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轨道装备产业集群。

强化单轨示范引领,打造“重庆轨道”地方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轨道交通合作建设将是重庆轨道产业的重点合作领域,带动现有的单轨产业链企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发展壮大。

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轨道产业互补合力。协同川渝企业建设轨道装备产业体系,形成互补优势,借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经验,打造西南地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创新“链”出精彩,产业“链”向未来。在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的大背景下,重庆正聚点成链、聚链成群,以“千亿轨道带动千亿产业”,助力实体经济起势飞跃,未来将向世界输出更多“重庆智造”“重庆创造”。

相关报道:

凤观渝“轨”① | 崛起于轨道上的宜居宜业宜商“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