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重庆梁平:全国首创“小微湿地+” 先行示范“两山论”

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重庆梁平:全国首创“小微湿地+” 先行示范“两山论”

近年来,梁平区践行“两山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大力实施“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全国首创“小微湿地+”模式,成功创建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

重庆梁平湿地织锦,湿地、城市、高铁等和谐共生。 蒋胜斌 摄

重庆梁平湿地织锦,湿地、城市、高铁等和谐共生。 蒋胜斌 摄

“成功创建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在4月13日举行的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接下来,该区将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手抓”,持续做靓“国际湿地城市”名片,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范例。

一是完善湿地保护修复长效机制。特别是结合梁平实际,完善了区、镇、村三级湿地保护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统筹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用足用好湿地生态科研平台,运用现代化的理念、方法、机制推动全生命周期湿地数字化管理,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结合梁平实际建设双桂湖“鸟随我行”智能监测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站、环湖智能监测系统、5G无人船智能巡护和无人机巡航,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鸟随我行”智能监测系统发现了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吸引了2万余名市民、学生观看实时监测画面。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野鸭在荇菜中觅食。 余先怀 摄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野鸭在荇菜中觅食。 余先怀 摄

二是构建湿地生态网络。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深化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建设10个小微湿地特色乡镇,100个乡村小微湿地休闲公园,1000个森林小微湿地)和“明月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加快构建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城乡有机小微湿地群网络。

三是着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将小微湿地元素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面推广“小微湿地+”模式,加快实现湿地生态产品景观化、湿地产品产业化,奋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

四是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做靓做强做好双桂湖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招募200余名志愿者组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和观鸟会,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等时间节点,持续办好三亿青少年进田园、进柚园、进竹园主题公益活动,进一步凝聚珍爱湿地全社会共识,切实把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保护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行动。

梁平区开展“小微湿地+自然教育”,教师带领学生在泡泡小微湿开展研学。陶冶 摄

梁平区开展“小微湿地+自然教育”,教师带领学生在泡泡小微湿开展研学。陶冶 摄

在促进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提升,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加快实现的同时,梁平区在也在不遗余力把湿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是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持续提升湿地生态效益。以深化完善湿地运营维护体系为着力点,完善湿地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做实湿地科研平台、优化湿地保护规划,全力打造双桂湖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加快构建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城市湿地连绵体,强化区内6条主要次级河流及408条支流、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湿地和广布乡村的塘、渠、沟、堰、井等乡村小微湿地自然修复,实施“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建设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

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养殖尾水集中和分散治理后,成片鱼塘产景相宜。刘辉 摄

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养殖尾水集中和分散治理后,成片鱼塘产景相宜。刘辉 摄

二是推广“小微湿地+”模式,持续提升湿地经济效益。小微湿地具有小面积、大生态、低投入、易维护、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比如,梁平礼让镇川西渔村,水产养殖尾水经过暂存池、人工湿地净化塘、生态沟渠三重净化,水质能够达到地表Ⅲ类,不仅低成本解决养殖尾水问题,还凭借优美环境,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促进百姓增收,川西村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200元。

接下来,梁平将继续全面推广“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模式,大力发展“水素八仙”“水荤八仙”种养殖等湿地经济产业,依托稻田湿地和乡村小微湿地,大力发展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群、万亩稻香林团民宿群等湿地旅游产业,大力开发凸显湿地特色的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等国家级非遗文创产品,高质量举办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持续拓宽湿地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实现路径。

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依托小微湿地,建起的梦溪湉园精品民宿。熊伟 摄

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依托小微湿地,建起的梦溪湉园精品民宿。熊伟 摄

梁平猎神村也是“小微湿地+”的成功案例,该村位于明月山百里竹海深处,关闭了5座石膏矿,村子恢复湿地生态,当地村民利用小微湿地先后发展了“梦溪湉园”“墨林竹院”“竹里幸福”等竹海民宿、吊脚楼民宿20余家,现有从业人员200余人,村民从灰头灰脸靠矿山吃饭摇身一变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三是打造自然教育“靓品牌”,持续提升湿地社会效益。用足用好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等金字招牌,聚焦寓教于行、寓教于游、寓教于劳,依托重庆小微湿地特色学校等36个宣教场所,创新开发农耕体验、小微湿地保护体验等自然教育课程,常态化开展“世界湿地日”等自然教育主题活动,推动湿地宣教与休闲旅游、湿地体验、研学基地深度结合,全面提升独具梁平辨识度的湿地社会效益,在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梁平担当,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梁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