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奏响“三部曲”  谱写和美乡村“新乐章”

荣昌奏响“三部曲” 谱写和美乡村“新乐章”

河包镇黄檀村改造后的农田(资料图片)

河包镇黄檀村改造后的农田(资料图片)

过去一年,荣昌区扎实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巩固以荣昌猪为主导产业,粉条和柑橘为辅助产业,白鹅、肉兔、茶叶、夏布等为特色的“1+2+N”现代高效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85亿元。

过去一年,荣昌区乡村环境不断改善,成功创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1个、市级美丽宜居村29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先导村6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在荣昌大地徐徐展开。

过去一年,荣昌区乡村治理体系显著优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小院+”建设为载体,强化院落微治理,把党建统领乡村治理覆盖到基层神经末梢,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和示范村5个。

……

这些亮眼成绩,是荣昌区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的结果。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委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问需于民”原则,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水平等一系列既利当前、又顾长远的举措,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美好图景,奏响了和美乡村“协奏曲”。

多产业发展

奏响致富“增收曲”

如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河包镇有自己的解题之法——充分发挥粉条产业优势,以“提质、创牌、增效”为牵引,围绕构建完整的河包粉条产业链为重点,全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河包粉条转型升级,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分拣、装袋、塑封……在位于荣昌高新区板桥园内的重庆市黄海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黄海食品”)生产车间内,两条高标准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抓紧赶制一批销往山东的粉条产品。

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去年黄海食品投资2000多万元,在荣昌高新区板桥园建设了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新厂区,增设了两条高标准自动化生产线。

同时,该镇为解决河包粉条原料供应,与西南大学合作,在本地选育出淀粉含量高、营养价值好的“渝薯2号”“渝薯12”“渝薯198”品种红薯作为河包粉条原料,按照“小业主、大连片、大产业”的思路,积极推广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高淀粉红薯种植,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

如今,除河包粉条外,荣昌区已形成以生猪为主导,柑橘为辅助,肉兔、卤鹅、茶叶、夏布等为特色的“1+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荣昌猪品牌价值达50.98亿元,河包粉条年产值突破10亿元,荣昌柑橘远销泰国、新加坡等地;拥有国家农牧高新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平台。

多方协作

奏响环境整治“协奏曲”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1月17日,安富街道普陀村村民温永安望着眼前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和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表示,乡村道路的畅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他有了发展农家乐的底气。

温永安的“底气”得益于荣昌区开展的“归园陶居——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双昌产业园内的安富街道普陀村,涉及该村康家院子、兰家坝、斜坝子三处院落的105栋民房,总投资1200余万元,主要进行农房品质提升、院落颜值提升、村落价值提升。

该项目充分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设计整治内容,激发群众投智、投劳、投物、投资参与项目建设热情,并根据村民自愿选择“安居”“宜居”“乐居”等不同类型的房屋改造方案,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立面整治、景观矮墙打造、院坝栽种绿植、安装照明设施及修建人行便道等。

而这只是荣昌区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切面。

为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荣昌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137个行政村村规划。

同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顺应乡村发展趋势,展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以庭院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小组团、生态化、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为荣昌乡村建设塑“形”。截至2023年底,已有50%的庭院达到整洁庭院标准,评选美丽庭院2000余个,建成区级干净整洁村50个、美丽宜居村30个。

多“声部”合作

奏响乡村治理“和谐曲”

1月17日,记者走进直升镇万宝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美观的农家小院和清新自然的绿化环境,三五村民正聚在一起笑谈家乡新变化。

“有了‘小院家’真方便,家门口的垃圾箱满了,动动手指就能一键上报。”谈话间,村民刘泽富用手机登录“小院家”,提醒村里的保洁员清理垃圾箱。

“小院家”为何能吸引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家乡“自治”并乐在其中呢?

原来,该村把“小院家”与“积分制”相结合,村民通过“小院家”上报村里不文明行为和环境乱象后,也可获得相应积分。当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后,村民可在手机上使用积分兑换日用品。

通过此种方式,“小院家”不断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让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有效激发了乡村自治活力。

此外,该村还注重四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新效能,即:注重德治固本、坚持自治强基、强化法治保障和聚焦智治支撑,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人居环境与村民文明素质同步提升。

目前,荣昌区已实现村(社区)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全覆盖,院落微治理覆盖率超过90%,行政村(涉农社区)数字化覆盖率达到100%,乡村日常事务“网上办”率达到90%以上,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接下来,荣昌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小院+”建设为载体,强化院落微治理,打造“数字乡村”,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效能,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落地。

荣昌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泽美

原标题:

奏响“三部曲” 谱写和美乡村“新乐章”——荣昌乡村振兴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