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苏思 摄
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中外媒体把目光投向重庆代表团,深入了解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进展成效和发展蓝图。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袁家军,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轩,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毅,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阎晓明,民政部副部长李保俊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主持。
重庆代表团住地会议厅里,记者区座无虚席。112家境内外媒体、186名记者参加开放团组会议,记者们争相提问,在与代表的一问一答中,新重庆跑起来的实干争先新气象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向袁家军代表提问:重庆今年“新春第一会”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了进一步的系统部署,是基于什么考虑?重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担当和作为?
袁家军首先对中外媒体记者参加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对重庆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袁家军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重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2023年我们召开“新春第一会”,明确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部署实施“十项行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一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战略落实落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今年重庆继续以“新春第一会”部署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目的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部署,持续发出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坚持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迭代升级“十项行动”,川渝携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打造标志性成果,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
去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就下一步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胡衡华代表回答了记者提问。胡衡华说,按照市委部署,到2027年重庆直辖30周年之际,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这一目标“跳一跳”是“够得着”的,对此我们有信心,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持续扩大内需,稳定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以消费扩容提质带动相关领域投资,通过以旧换新、制定便捷超充行动计划、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举措,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二是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工程,促进数实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提升通道枢纽功能,实施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持续释放“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四是促进就业增收,实施“就在山城”“稳岗扩岗”“渝创渝新”工程,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产业孵化园,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更好满足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需求。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记者就此向袁家军代表提问: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和整体考虑?
袁家军说,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重庆具有超大规模城市、工业基础良好、综合交通枢纽、巨大发展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优势。我们着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在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寻找突破口,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扎实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重庆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协同联动,更好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建好用好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供应链,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陈鸣波代表回答记者关于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有关问题。陈鸣波说,近年来,重庆牢记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加快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支柱产业地位凸显,消费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全国领先,金融业对外开放亮点纷呈,中新跨境融资累计超过210亿美元,法人保险、外资银行数量均居西部第一。下一步,重庆将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提升金融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金融与现代产业、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企惠民,疏解金融资源配置梗阻,不断提升集聚辐射、数智创新、开放引领、服务实体经济、风险防控等核心能力,加快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四梁八柱”。力争到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以上,形成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更好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关于重庆推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新亮点新成效,胡衡华代表以三个产业为例,回答了记者提问。一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思路,布局了长安、赛力斯、庆铃等10多家整车企业,安意法功率器件等一批零部件项目落地,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市场反响很好,去年汽车产量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汽车出口额增长51.9%。二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我市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育龙头、建平台、强科技、创品牌、优生态,打造了一批“爆品”,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增至886家、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青菜头、小火锅成了大产业。三是软件信息服务业。我市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栽好梧桐树、吸引青年人、点亮满天星,去年新增从业人员9.8万人、新增软件企业近7000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9%,人气聚起来了、楼宇用起来了、产业兴起来了。总的来看,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取得了初步进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迈出了坚实步伐。
如何将更多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新质生产力?面对记者提问时,史浩飞代表说,将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接力跑”。一是加强科技领军企业的基础研究能力。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导科技领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协同,共享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提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从国家层面加强组织和协调,将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健全平台体系、引导多元资源投入,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
记者向陈鸣波代表提问: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在推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有什么新举措新打算?陈鸣波说,重庆与沿线地区携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出境能力跨越发展、物流枢纽功能明显提升、通道经济蓬勃发展,通道功能效应越来越强、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下一步,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足“通道+经贸+产业”文章,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通道运输新突破,完善交通物流网络,进一步降本增效。二是通道经济新突破,打造西部国际开放合作平台,构建标志性合作产业链。三是通道贸易新突破,实施“渝车出海”等计划,扩大特色农产品进口,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四是通道服务新突破,提升通道规则制度“软联通”水平,培育优质市场主体。五是数字通道建设新突破,推进设施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应用场景,为通道高质量发展赋能。
记者对民营企业在数字重庆建设中的作用和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十分关注。陈玮代表在回答有关提问时说,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强、灵活性高、场景化应用经验丰富,既能在数字重庆建设中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形成点上突破,又能快速理解核心业务,串联和构建“综合场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能力。针对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侧推动产业共性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促进产业领域的数字化创新,企业侧结合行业特点和业务场景综合研判,制定转型战略。另一方面要激发头部企业引领效应,以“个转”带“链转”,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协作模式。
重庆坚持把改革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以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记者向袁家军代表提问: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中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方面有哪些系统考虑?
袁家军说,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动力、添活力、防风险、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按照最快系统部署、最小投入代价、最佳实战效果、最大数据共享要求,构建数字重庆“1361”总体构架。坚持以数字化引领现代化,全面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能力、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美好生活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着力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坚持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四侧”融通,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完善产业图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袁家军说,我们强化多跨协同、系统集成,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明确管党治党、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民主与法制、文化建设和平安法治6条改革赛道,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标志性成果。扎实推动国企改革攻坚、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国有资产盘活“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有媒体记者向袁家军代表提问,希望了解他在航天系统的工作经历与现在在地方党委工作的最大不同及面临的挑战。袁家军说,航天工作和地方工作都是复杂巨系统,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系统观念,建立重大风险闭环管控体系和有效机制,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8时30分许,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比原计划延长近1个小时结束,不少记者仍停留在会议大厅,争相就关心的问题邀约代表深入采访。
重庆日报记者 杨帆 王天翊
原标题: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袁家军胡衡华等回答记者提问 王炯张轩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