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小马拉大车”,重庆主城都市区将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破局“小马拉大车”,重庆主城都市区将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

重庆主城都市区为何要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

“重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超大城市,在全市的区域空间协调发展布局中,形成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三个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其中主城都市区是围绕着中心城区,加上外围的郊区新城,所构成的超大城市发展空间。”3月26日召开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介绍称,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主城都市区在全市三个资源禀赋和地理空间格局差异化明显的区域中,属于优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呈现“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理特征,山的比例比全市要少2成,但平地要多2成,所以这是发展条件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人口和经济最聚集的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二是构建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在重庆城区已经是超大城市的基础上,规划控制中部槽谷,重点发展西部、东部槽谷,结合渝西地区的8个区,以及渝东新城的5个城区,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城市空间格局,有助于改变原来“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郊区新城梯次形成一个整体,功能互补、同城化发展,打造更高能级、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城都市区。

三是关于“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多中心”包括了现在的中心城区,再加上外围的新城,多中心布局就更成体系;“多层级”则是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里面的各个区域组团,再扩展到周边的各个郊区新城,再往外拓展就是大镇强镇带村,以及乡村布局,形成“多层次”的关系。这样就整体构成了“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主城都市区空间格局。

四是以交通系统支撑主城都市区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在主城都市区构建了“四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规划“七射两环”的市郊铁路网、“四环二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五横七纵多联络”快速公路网,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市直联直通、各城区之间互联互通,共同支撑网络型空间体系。

五是构建城乡融合、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体系。重庆主城都市区在区域中的比较优势明显,优势互补既体现为城镇发展的优势区域,也是生态特色、山水格局非常有特点的区域。同时,该区域是全市耕地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区域,耕地的占比高于全市的比例接近5个百分点。所以在主城都市区的发展过程中,重庆更注重保护好耕地和粮食安全,处理好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都市农业发展的融合关系,构建城乡融合、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