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盘活“沉睡”资产 激活发展新动能
重庆
重庆 > 重庆区县 > 正文

沙坪坝:盘活“沉睡”资产 激活发展新动能

通过资产盘活,磁器口古镇“后浪”片区成为青年时尚聚集地。 郭晋 摄把“土疙瘩”变“金疙瘩”

通过资产盘活,磁器口古镇“后浪”片区成为青年时尚聚集地。 郭晋 摄把“土疙瘩”变“金疙瘩”

把“土疙瘩”变“金疙瘩”

当前,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建设正在沙坪坝区如火如荼进行。可开挖隧道剩余的砂石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成为一大难题。为此,区属国有企业沙兴集团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到市联交所挂网交易。通过交易,不仅为沙坪坝区带来345.9万元净利润收益,让这些难以处置的“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还开创了全市联交所挂网交易在建项目隧道砂石资源的先河。

这是沙坪坝创新方式方法,精准盘活资产的一个典型案例。去年以来,沙坪坝区全力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在“十项全面清理”行动基础上,制定“一企一策”考核指标,专业化、专班化、专项化推动资产盘活,形成精准高效的资产盘活联动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新盘活国有资产2000余宗,为全区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民生保障等方面注入强劲动能。

闲置空间改造成产业园区

位于沙坪坝区凤天大道与鸣礼街交汇处的凤鸣山城中村凤凰广场,占地面积3.9万多平方米,地块内包含公园绿地、停车场、体育设施设备等要素。

“该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公共资源富集,是一处极具利用价值的优质资产。”区属国企重庆迈瑞城投公司产业部负责人郭洁介绍,不少社会企业都心仪该项目,但由于它是“黑户”,企业没法接手。

郭洁说,由于项目建设历时久,加之当时行政机构改革,导致该项目无法按正常流程办理产权证,使得项目陷入了近十年的“沉睡”期。

为有效盘活闲置的“沉睡”空间,迈瑞城投公司决心给凤凰广场办“身份证”,联合多部门成立“资产盘活攻坚小组”专班,逐项梳理办证卡点、堵点、难点。同时,积极争取区政府支持,并主动对接住建委、规划局等主管部门。经过2个月的努力,凤凰广场终于有了“身份”,并很快吸引社会企业入驻。

根据项目自身优势,凤凰广场被定位为“二手交易中心”,主营二手车、二手厨具等。目前,该项目已吸引20余家相关产业商家入驻,预计年租金收益800万元。有了产业支撑,项目周边的人气慢慢聚集起来,餐馆、超市、酒店越来越多,片区的发展活力也越来越强劲。

位于新桥街道的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原本是一片简陋的“棚区”仓库。区属国企重庆共享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改造成产业园区,已引进欧林生物等一批高新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入驻,预计投资额超8000万元。

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旁的黄金湾·智谷,原来也是一块闲置用地,目前,这里正在打造东盟RCEP国际交往及总部经济产业示范区等,以承接物流园的相关产业。

……

随着“活”起来的国有资产越来越多,为沙坪坝区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旧仓库旧门面变身消费新场景

沙坪坝区是重庆的文化大区,文化、旅游等资源极为丰富,青年群体庞大。在盘活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沙坪坝区十分注重结合“青春之城”建设和“城市后巷”新消费场景打造,推进文旅融合,促进城市有序生长。

千年古镇磁器口的“后浪”片区,在两年前还只是一些背街的店面和陈旧的仓库,无人问津,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也制约了磁器口古镇景区的发展。

2023年以来,区属国企旭辰集团全面梳理各类资源,会同磁器口古镇管委会与社会企业达成运营合作,将闲置的郎家巷——临溪巷——温家巷片区定位为“后浪·青年时尚聚集地”,合围打造年轻群体喜欢的消费场景。

目前,“后浪”片区已导入多形态融合的情景剧场“花坞”、天幕帐篷营地、浪潮公路市集等新业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后浪”片区和随后开街的“滋味”片区的5条小巷,应收租金较去年增加约114.1万元,增长约486%。

南开步行街是渝碚路街道打造的“城市后巷”新消费场景。近日,步行街新设立的红岩城市书房对外开放,并举办了首场读书会活动,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关注。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属于南开中学的一个空置门面。由于它不在步行街的核心地段,场地面积又较大,不少商家对它敬而远之。

“虽然步行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但是缺少能让他们停下脚步的地方。”渝碚路街道宣传委员黄林说,南开步行街紧邻南开中学、重庆一中,街道与南开中学、区图书馆、区文旅委协商后,决定激活这个空置门面,改造为城市书房,并引入青年人喜爱的咖啡品牌一体打造。城市书房一经推出,就因为其温馨、雅致的格调,深受年轻人青睐,咖啡香伴着书香飘满了整条街。

在天星桥街道,昔日原公交二公司闲置多年的办公场所,在引入社会资本后有效盘活,被打造成“公交记忆”特色街区,建筑外立面融入市井、怀旧等元素,充满浓浓烟火气。目前,该街区已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月均人流量达6万人次,月营业额300万元,不仅聚集了人气,促进了消费,还带动了石小巷片区的蝶变。

闲置20年的大楼变身人才公寓

除了促进产业发展,在民生保障方面,沙坪坝区也是倾注大量心力,通过精准高效的资产盘活方式,让“老资产”焕发“新活力”。

今年4月初,沙坪坝区小正街137号大楼在闲置了20多年之后被成功盘活,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CCB建融家园·小龙坎人才公寓。

该大楼曾经是原区国土房管局的办公大楼,后来大楼的办公区闲置下来。因为大楼修建年代较久,楼内设施十分陈旧,给盘活带来了很多困难。国家出台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后,沙坪坝区便把盘活方向确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引入社会企业共同打造。

人才公寓共有保障性租赁住房305套,含单间配套、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多种户型,每月租金在600-2300元不等。由于项目离三峡广场商圈只有几百米,出大楼100多米就是小龙坎地铁站,项目还没开业就有数百人咨询入住事宜,解决了部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目前,建融家园开业不过十几天,入住率就已达到30%。

25岁的合川小伙曾宏就是第一批租客之一。他在小龙坎上班,之前在渝北租房,去年底就留意到大楼在改造,得知招租消息后马上申请了单间配套,“只需满足沙坪坝区无房这个条件就可以申请,很快就通过了。”

如今,曾宏的通勤时间从1小时减少到10分钟,每天至少多睡半小时,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沙坪坝报记者 杨飞 陈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