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名技能高手重庆“论剑” 看他们有哪些“绝招”
重庆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190名技能高手重庆“论剑” 看他们有哪些“绝招”

6月24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技能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技能精英参赛观摩,190名选手参加比赛。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2岁,30岁及以下选手占比超过95%。

大赛共设置18个比赛项目,其中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11个。大赛既能为优秀青年技能人才搭建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又能为他们提供切磋技艺的实战擂台、实现梦想的魅力舞台,成为一场有看点、有体验、有互动的技能“嘉年华”。在3天的比赛中,参赛选手使出浑身解数,比能力、赛技巧,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场技能的顶级盛宴。

电子技术项目:

把工业现场搬进比赛现场

调试工作台、检测电焊枪、排查线路……6月24日,电子技术项目赛区,选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赛前培训和场地熟悉。虽然比赛25日才正式开始,但选手们不敢有丝毫马虎。

“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瑞士、日本、韩国、坦桑尼亚等10个国家的14名参赛选手,涉及面广、语言种类多,设施设备、操作软件等前期准备工作一定得做好,要是比赛期间出现问题会非常麻烦。”该项目竞赛经理黄鑫告诉记者,本次比赛两大赛题均来自工业实际中的常见问题,将为选手们带来全新挑战。

赛题一是电路板安装与调试,要求选手们手动安装寻迹小车,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地图轨迹,从起点走到终点,模拟自动送料小车;赛题二是故障查找与维修,需要选手们维修一个四轴桌面机器人,令其能够正常运行,模拟工业机械臂。

“两个模块看似简单的焊接维修工作,事实上却存在三个难点。”黄鑫介绍,一方面选手们必须做好竞赛策略的选择,协调好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焊得快质量低,可能一分都得不到,若一心只保证质量却又很可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两大模块的电子元器件都非常小,最小的甚至只有芝麻粒那么大,选手需要通过手工焊接将其安装到线路板上,还得保证元器件的正常运行,考验选手们的精细度。最后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当面临电路板通电后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时,选手们必须快速分析原理、还原线路,准确快速地排除问题。

将工业现场搬进比赛现场,让选手们化身设计师、工程师、维修师短时间内解决企业生产常见问题,这样上难度、上强度,是为什么?

该项目副裁判长梁攀介绍,除了工作实践要求,另一个原因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9月将在法国里昂举办。本次大赛是这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前的最后一场国际技能赛事,对参赛选手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练兵”机会。

物流与货运代理:

全英文比拼 给出全球物流解决方案

6月24日,在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比赛现场,记者看到,每位参赛选手面前都有两台显示器,他们或凝神沉思,或敲击键盘,整个场地十分安静。

选手们的显示器里都有些啥?该项目竞赛经理吕秀文也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专家组组长,她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全英文比赛,所有的参赛选手都要用英语完成书面和口头沟通工作。

选手面对的“题目”,是一个个物流“订单”。他们要通过计算货物的运送时间、成本价格,来匹配客户给出的各种需求,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方案。

吕秀文介绍,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之一,包括工作组织与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商业运输操作等7个模块,涉及海运、陆运、空运、多式联运等。在实际中,各种不同的物流方式有细致的分工,但在比赛中,选手需要熟悉全物流模式,成为真正的“多面手”。

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该项目的比赛时长超过20个小时,而根据本次大赛的实际情况,项目时长略有缩短,难度也相应稍作降低。吕秀文表示,该项目的实践性非常强,能在项目中表现优秀的选手,今后进入物流行业也会是骨干人才。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物流领域的国际赛事,自我感觉发挥比较平稳。”19岁的新加坡参赛选手黄威告诉记者,他就读于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平时也做物流方面的实习工作,此前在新加坡参加过类似的赛事,因此他并不紧张。

不过,此次来重庆,对黄威来说是一次新鲜的体验。他感慨,本次大赛的比赛场地很宽阔,但组织有序、服务周到,体验很好。比赛结束后,他希望能游览重庆,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愿意参与中新之间的物流合作。”黄威表示,下一步,他还准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进一步磨砺自己的技能水平。

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

以赛为媒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6月24日,在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比赛现场,来自中国、俄罗斯、尼泊尔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名选手齐聚一堂,尽展专业风采。

“比赛不仅考验选手们的专业能力,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仅要快速准确地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还要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该项目比赛裁判长李晓五介绍,物联网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期望以赛事为契机拓宽物联网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比赛现场,选手们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架构,安装设备,搭建系统框架、调试、配置等各项参数,以及物联网平台应用开发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物联网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入接触并学习到众多前沿技术,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来自马来西亚的大四学生林智敏说,中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她说,这次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亲身领略了智能路灯、智能家居等物联网技术的前沿应用,让她更进一步感受到了物联网技术的无限魅力与广阔前景,“这次参赛经历能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期待回到马来西亚后,能够将在比赛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当地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努力精进,让更多人感受物联网的便捷和魅力是我的梦想。”来自中国香港的黄伟成即将在今年9月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第一次来到重庆,他感受到了内地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先进性和便捷性,“比方说,本来觉得中国香港的移动支付功能已经挺先进了,但是我发现内地的移动支付更为便捷。希望能够在大学的学术氛围中,不断学习和探索,以便将来能够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互联网营销项目:

看多国“主播”把苹果卖到“世界各地”

作为本届大赛的新职业赛项,互联网营销项目还未正式开始就备受关注,吸引大批观众围观。6月24日,比赛开始,参赛选手各自坐进小型“直播间”,瞬间进入“主播”角色。

该项目细分为三个板块,分别考察数字营销推广、直播营销、文案策划三项综合能力。

当天上午,来自安哥拉、文莱、莱索托、毛里塔尼亚、俄罗斯、塞拉利昂、斯里兰卡、中国8个国家的10名选手进行了现场比拼。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选手端坐在摄像头前“花式带货”,希望将指定推销产品——苹果卖到世界各地。

据悉,选手们在当日上午进行的直播比赛,其实是虚拟直播,系统模拟的是国内各大电商直播平台的真实商业运营模式。选手们在比赛中需要根据商品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策划直播活动,撰写脚本,再进行8—10分钟的直播,最后总结复盘完成比赛。

如何评判选手的表现?

“我们从半年前就开始提前思考要怎么比,仅仅是制定规则这一件事,就讨论过很多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金渝琳告诉记者,学校自去年12月份被确定为该项目的保障单位起,就开始提前准备相关事宜。

“我们融合了团队的参赛经验,也请全国相关领域顶级的专家团队和技术能手共同研发竞赛标准,在评判体系中更注重直播过程中的表现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数据。”金渝琳说,这一项目不仅参考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也考虑到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软硬件差异和风俗习惯、商业模式的不同,以及语言沟通的准确度、现场赛事的可观赏性,以便把中国新的电商模式、技术应用等,推广和分享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为保障比赛顺利进行,该学院还专门筹建了一支国际项目服务团队,组织了27位有双语教学与国际项目服务能力的老师到现场进行服务保障工作,其中不乏有物流和电商领域的国家级、省市级技术能手。

汽车技术(新能源)项目:

比赛用车是重庆本土品牌

汽车技术(新能源)比赛项目于6月25日开赛,该比赛用车为重庆本土品牌长安深蓝。

参加本次比赛的16位选手,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泰国等16个国家,均为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高级工及以上岗位。比赛中,他们将对汽车的底盘、电气系统、动力电车以及驱动电机“把脉问诊”。

“本次比赛设置了模块A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模块B动力电池及驱动电机系统诊断及检修两个考核模块。”赛事工作人员杨浩介绍,赛事组充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基于这一前提设置比赛汽车的故障内容,对国外选手而言,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杨浩解释说,这是由于中国的汽车新能源技术在全球领先,而国外的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选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少。为此,赛事组特意为他们进行了线上视频培训,并为他们现场进行了赛前培训。

“这次比赛不仅是比拼实战的平台,也是各个国家交流汽车技术的平台,同时还是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展示平台。”杨浩说,这将助力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数字建造项目:

在虚拟空间“搭建”建筑

6月24日,在数字建造项目比赛现场,选手们根据“甲方”需求,在可视化的数字空间中一步步“搭建”出建筑。随着他们的操作,一座座数字化的房子构造逐渐呈现在显示器上。

该项目技术副裁判长,第46届、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字建造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教练李晓倩告诉记者,通俗地说,数字建造就是在电脑的数字空间里完成建筑的建造过程。大数据下形成的可视化模型,既能预判建造中的困难,还能智慧地提供解决方案,重塑建造体系,让建筑更鲜活智慧。

参赛选手、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学生黎思吟表示,比赛整体难度尚可,上午时间略紧张,下午则相对充裕,她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李晓倩表示,此次大赛会重点考察参赛者的综合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关注参赛者在实际项目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字建造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建造理念。”李晓倩说,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能够增进国内外选手间的技术交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数字建造领域,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光电技术项目:

看选手现场“掌控”光与电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云钰)6月24日上午,大赛新增项目——光电技术项目正式开赛。

据了解,该项目竞赛内容包含“LED灯具的参数测量”“LED灯带装饰工程实施”“LED显示屏系统的安装与测试”三个模块。在LED灯带装饰工程实施比赛环节,选手们要完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LOGO式样灯带的安装、编程、调试。

记者在现场看到,8位选手分别拿到一卷灯带,根据设计图样,聚精会神地把灯带精确裁剪成小段,并使用极细的漆包线进行连接和焊接。

“每个焊点的大小仅约一毫米,整个灯串需完成近100个焊点,且每个焊点都不能出错,否则将影响最终效果。这不仅考验选手们的焊接技能,更考验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该项目竞赛经理周渝曦介绍。

经过精心焊接的灯带需被安装在特制的控制板上,选手们还需要对控制器进行编程,实现通过手势控制灯带动态效果的变换。

“哇!这条灯带像一条龙一样,非常精妙的设计!”一位前来参观的嘉宾惊叹道。

周渝曦介绍,通过本次比赛可以促进相关人才培养,进一步服务国际光电产业发展。

电气装置项目:

选手现场展示“中国速度”

6月24日9时,电气装置项目正式开赛,18名选手同台竞技,独立完成家用及商用电气安装与编程。

据悉,电气装置项目是运用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对各类商业或民用建筑的电气装置进行特定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竞赛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比赛场地宛如18个独立的房屋装修现场,每个区域都整齐地摆放着电线、电槽等工具和材料,18名选手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我们打造真实的工作场景,选手需要在11个半小时内完成电气材料的加工与安装、线路设计与敷设、终端连接与故障诊断、功能编程与调试,最终实现在一个智能终端控制下,完成灯的调光、温度的控制以及百叶窗角度自动调整等。”该项目场地经理王德春介绍。

“中国选手厉害了!不仅操作速度快,电缆布线的工艺也做得整洁漂亮!”14时,在一名中国选手比赛操作区域前,不少围观的嘉宾纷纷竖起大拇指。

“从安装外观看其作品整洁美观,这名选手的工艺水平超过了大部分选手。他较好地把控了整个比赛节奏,是一位技术技能水平较高的技能型选手。”王德春评价。

美容项目:

以美为名 跳出指尖上的舞蹈

6月24日下午,美容项目展开激烈的角逐。赛场上,选手们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美容是观赛最多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技术副裁判长刘嘉嘉介绍,此次竞赛分为高级面部护理+mini手部护理,简单面部护理+身体护理,法式指甲+化妆三个模块,当天考察的是法式指甲+化妆模块。

比赛现场,中国队选手覃慧气定神闲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显得十分自信。在法式指甲环节,覃慧不仅节奏把握稳,效率也相当高,不到一个小时就率先完成该环节的比拼。在随后的化妆环节,覃慧用手或美妆工具在模特脸上“挥舞”,手法轻盈,宛如指尖上的舞蹈。

“我的弱项是化妆,总觉得美感不够。”赛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覃慧坦言,每一位选手收到的都是“命题作文”,大家化同一个妆容,但化出来的感觉各不相同。因此,备赛时教练让她多欣赏名画、时装秀或是艺术气息浓厚的电影,以此来提升审美水平。

今年22岁的覃慧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是国家队美容项目排名第一的选手。去年9月,她获得了中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金牌。

花艺项目:

“小清新”背后的“十八般武艺”

花艺,通常称为插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法,将花材排列组合搭配,使之变得赏心悦目。花艺作为本届大赛设置的18个比赛项目之一,受到不少人关注。

6月24日14时,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8馆,花艺项目比赛正在进行中。当天的竞赛内容为花束。现场,来自中国、韩国、比利时、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选手正有条不紊选择搭配花材,以花为媒,开展激烈角逐。

花艺竞技,比的是什么?该项目场地经理经辉介绍:“大家都觉得花艺类似在花店工作,显得很小清新。其实不然,这需要粘贴、加工、架构等一系列复杂手法,还需要运用色彩搭配、艺术审美等知识。”

经辉举例称,比赛中运用到的工具有电钻、锯子、榔头、钳子、剪刀等30多种。“这些工具,选手们都能灵活使用,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经辉表示,此次比赛,除了花束、新娘花饰设计与制作、切花装饰这三个比赛模块,还有惊喜盒,“类似开盲盒,选手不知道比什么,完全考验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中国选手蒋晨琪年仅18岁,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国际化比赛。她虽然年纪较小、身材瘦弱,但表现得稳健、老练。

蒋晨琪告诉记者,她来自上海,学的是风景园林专业,能从学校的集训队队员一路选拔“升级”成长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中国集训队队员,除了每天不停地训练,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天花束的比赛,给出的图片是蓝天下的重庆大礼堂,要求制作与之相符合的作品。蒋晨琪的花束色彩鲜明,花材运用充分,引得不少观众驻足。她解释道:“花束的外形,我参考了重庆大礼堂的轮廓;蓝紫色花朵,既能表现蓝天,也能体现大礼堂的圆顶部分;红色花朵的运用则更多是为了贴合建筑的红色圆柱。这些色彩也很符合重庆的特色——热情似火。”

据介绍,花艺项目25日将进行新娘花饰设计与制作、切花装饰、惊喜盒三个模块的比赛,所有比赛结束之后,将按照总成绩进行评比。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卞立成 申晓佳 杨潇 何春阳 苏畅 云钰 杨铌紫 朱婷 实习生 舒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