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纵深发展——8月29日,交通运输部在渝召开2024年区域交通运输标准座谈会。会上,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交通运输委、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协议》(简称《协议》)。《协议》明确指出,两地将建立“1+3+3”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标准是支撑引领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打通国标、行标、地标上下贯通机制,此次签署的《协议》将围绕“统一需求、统一制定、统一实施”3个方面,建立“1+3+3”协同联动机制,即双方共同建立一套组织架构,共同动态调整标准需求清单,建立区域地方标准制定绿色快速通道,协同开展区域地方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工作;建立工作会商机制,集两地交通运输技术力量推进标准编制和技术咨询的技术协同机制和联动协同机制等。
据介绍,今年川渝两地交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提高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出行服务品质、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打造协同治理样板、培育新质生产力等五个方面,推进四方面标准体系,即提升省际公交运营服务、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体化、交通涉企服务水平和交通执法标准协同等。
在提升省际公交运营服务方面,针对重庆11个区县与四川6个市之间已开行的23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两地加快毗邻地区公交标准制定,统一线路站牌样式,运营车辆车型外观、规范运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周边群众跨省出行便捷度提升。
提升高速服务区一体化方面,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四川两地运营高速服务区每年服务驾乘人员超5.3亿人次。为更好服务司乘人员,两地将通过标准制定,支撑成渝电走廊、氢走廊建设,统一两地服务区设施配置、标志标识,提升设施设备绿色化、智能化等。
两地将加快道路客运电子标志牌标准制定,推动实现企业线上申请、即办即用,简化审核查验流程,提升车辆调度效率。
推动制定川渝交通执法协同技术规范,在现场执法技术、数据共享方面形成规范性、统一性标准,加强协同执法力度。
新闻多一点>>>
实现22项标准协同
“双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有新进展
8月29日,来自市交通运输委消息称,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施以来,川渝两地交通部门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一体布局、体系创新等方面,已经实现了22项标准协同,有力推动了两地交通一体化发展。
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川渝间已建成铁路、公路、水路等省际大通道29个,在建项目成渝中线高铁、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全面提速,两地交通基础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多方联动、一体布局方面,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都市圈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实现“一卡通”“一码通”,两地300多个汽车客运站、1123条线路实现联网售票。“川渝通办”实现线下“异地可办”、线上“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标准引领、示范推进方面,《智慧高速公路》是成渝地区联合制定发布的首个区域性地方标准,已在成都绕城高速、四川成宜高速、渝湘高速等路段进行了实际应用,支撑两地建成智慧高速2000余公里。
在高速公路品质化建设方面,两地出台的《公路边坡网锚喷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指南》,将边坡防护与植被恢复有机结合,边坡工程实现由硬化到绿化,已在四川绵九、重庆渝武复线等8条高速全面应用。相对传统技术,该技术可节约造价约10%,减少钢筋、水泥用量约15%,边坡工程实现了由硬化到绿化。
成渝高速改扩建工程已经开建,建成后将是双城经济圈首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大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双方将高质量、高起点推动智慧化建设。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原标题:
推进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互联互通 川渝将建立“1+3+3”协同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