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称:重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四大短板亟待解决

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称:重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四大短板亟待解决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我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需要。

重庆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如何?整体上还存在哪些短板?未来,重庆又该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9月29日,西部金融研究院2024重庆科技金融研讨会上发布的《重庆科技金融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以及参加研讨会的业内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亮点: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力十足

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标杆。其中在科技金融方面,重庆积极创新科技金融制度、政策、工具与服务,以金融力量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基本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整体来看,近年来,重庆科技金融发展呈现出‘广大’‘新鲜’‘率先’三大特征。”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辛代表西部金融研究院科技金融课题组发布《报告》时认为。

“广大”,即需求广阔、总量巨大。近年来,重庆聚焦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促进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8月底,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963.6亿元,比年初增加420.9亿元;科技创新票据发行余额达95.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余额达100亿元;境内上市公司中,科技型企业占比68.83%;各类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培育、支持重庆企业或项目超1600家/个。

“新鲜”即产品新颖、措施鲜有。《报告》显示,重庆在推动科技金融过程中,信贷、保险、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产品多样且创新力十足。以信贷为例,2024年以来,银行机构采取动态利率定价、差异化授信、股债联动等方式,平衡贷款收益与风险,已落地“知识产权挂钩贷款”“科技积分专利价值双挂钩贷款”“认股权+贷款”“新重庆人才贷”“科企梯度贷”“股债联动贷”等创新产品。

“率先”即勇作表率、先人一步。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已形成多个全国“首批”“首个”“率先”等标志性成果,目前正积极申报创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如,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并被纳入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推广;打造全国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产品——“科技跨境贷”,成功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首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并实现主体、区域、额度“三扩容”。

短板:

创投机构数量偏少

尽管如此,对标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以及重庆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全市科技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

《报告》认为,短板主要涉及创业投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和专业服务四个方面。

例如,创业投资方面,重庆创投机构数量明显偏少。2023年9月以来,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创投行业“小、乱、散、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整治,重庆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2022年末的181家减少至2023年末的158家。其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22家,仅占全国的0.95%。尤其是,重庆缺乏头部创投机构,基金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机构仅有4家。

与此同时,重庆创业投资领域还存在募资规模较小、投资规模较小、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报告》表明,2023年,重庆备案通过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40只、规模35.4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0.30%、12.80%;全市共发生创业投资案例126起,披露投资金额117.1亿元,分别仅占全国的1.34%、1.69%。目前,重庆虽然建立了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种子、天使、风投3只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但3只基金协同联动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接续投资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债券融资方面,重庆科技型企业主要发行的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和科创票据等科创主题债券,并未发行知识产权、技术要素等资产证券化产品。相比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科技债券发行创新性不足。而即便是科创主题债券,重庆的发行规模也偏小。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仅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11只、发行规模为85亿元,发行科创票据8只、发行规模为61亿元,均低于北京、上海、深圳。

股票融资方面,重庆科技型企业股票融资占比相对较低。《报告》显示,2023年,重庆科技型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128.7亿元,同比下降56.72%,仅占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665.1 亿元)的1.68%,较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

专业服务方面,重庆中介机构服务力量不足。《报告》称,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需要会计审计、法律顾问、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全方位服务。重庆虽然集聚了众多中介机构,但具有从事证券服务资格,尤其是具有国际投融资服务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较少。同时,从业人员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智力组织研究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智力组织是加强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目前,重庆暂缺乏官方措建和支撑的科技金融领域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在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研究方面的能力不足。

对策:

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

面对这些短板,重庆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报告》建议,重庆首先应提升创业投资活跃度。一方面,可推动金融、科技资源集聚度高的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引导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或参与CVC基金、并购基金,争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并引导外资按市场化方式设立创投基金。

另一方面,重庆需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环节。如,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子资金等长期资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进入股权基金;建立联通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对接机制,搭建集聚投资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专业化服务平台,强化对优质早期科创项目的挖掘和投资培育;支持各类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推动企业集团开展产业并购投资,并探索设立S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开展股权投资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

针对债券融资方面的短板,《报告》则建议,重庆应千方百计扩大科创主题债券发行规模。如,减少国有科技型企业在融资上的考核束缚,在管控国有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重时,将科创债按一定比例进行剔除;推动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型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票据;加强债券发行创新,探索发行混合型科创票据、高收益债等创新债券,运用专利、商标、版权、技术交易合同等作为底层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债与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主题相结合。

“此外,重庆还要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再融资。”《报告》还建议。

如何做?《报告》认为,重庆可依托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落地,加大科技型企业引育力度。同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任务,开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推动其满足上市条件;深化OTC科创板改革,对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承担重大任务的企业申请OTC科创板挂牌的,探索建立挂牌绿色通道;抓好证监会研究建立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的机遇,推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前布局,提高再融资效率。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要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与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需求,也要平衡好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型创新的资金需要。” 9月29日,在西部金融研究院2024重庆科技金融研讨会上,刘辛也为重庆提出了建议。在他看来,以金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或通过金融的“撬动”作用提升基础科研的比较优势,带动应用性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活跃度是关键。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原副总经理级专职贷款审批人、牵头贷款审批人王展刚则认为,在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明确科技成果的权属,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积极培育政府主导的创投基金体系,打造服务科技创新的担保机构,并充分发挥政府担保识别风险的作用。

“从基础制度和机制来看,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与科技创新,除了应关注融资、投资等资金匹配策略外,还应该关注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金融市场基本功能的供给。”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长、《重庆科技金融研究报告(2024)》主编陈银华表示,未来,西部金融研究院将聚焦科技金融“大文章”、金融服务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瞄准“小切口”,注重“专业化”,努力产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原创成果,为重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

原标题:

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重庆应如何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