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8万家预算单位实现项目资金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

重庆1.8万家预算单位实现项目资金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财政局了解到,重庆市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1.8万家预算单位及其项目资金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并建立起“重点+日常”分类监控模式。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绩效评价充当着事后“问效”的重要角色。绩效运行监控则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施“双监控”,通过预警纠偏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近年来,市财政局通过“自评+重点评价”工作模式,构建多位一体绩效评价格局,初步实现资金“问效”目标。

一方面,重庆市充分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预算单位“部门整体+项目支出+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自评全覆盖,并针对绩效自评分数虚高、目标完成不客观等痛点难点,开展市区财政联动自评实地核查。以2023年为例,市财政对30家主管部门65个重点项目开展实地调研,现场查验292亿元资金自评结果,梳理形成预算执行与目标实现不匹配、自评结论依据不充分、绩效目标不科学等“问题清单”,通报预算单位并跟踪督促整改,并将自评结果应用于市级部门综合绩效评价,引导部门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在全面自评的基础上,市财政精准选择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财政重点评价,覆盖乡村振兴、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稳定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实现重点专项“五年轮评”全覆盖。经统计,全市近五年评价资金超过2700亿元。通过建立评价反馈整改落实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改进管理有机衔接。

不仅如此,区县财政也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新方式、新路径。比如,北碚区财政局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项目,探索建立项目立项—事中运行—事后成效全过程绩效监控模式;长寿区财政局监控频次由年转季,盯紧年底收回重新安排资金,实行高强度、高密度监控,近五年调整进度慢、绩效差的65个项目、1.73亿元资金,有效防止资金沉淀。

下一步,重庆市将一体推进绩效运行监控与预算执行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的贯通融合,提高监控实效,强化结果运用,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双提升。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廖雪梅

原标题:

重庆1.8万家预算单位实现项目资金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