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据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闻发布会透露的消息称,今年,重庆新招收全职博士后1004人、同比增长29%,新增市外来渝人才7.4万人、同比增长19%。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50万人。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肖锋介绍,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重庆市坚持创新致胜、人才引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4个方面抓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聚焦高端人才集聚抓改革
创新构建积极开放、灵活有效的聚才机制,吸引各方优秀人才来渝创新创业。有3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快响”,专班服务、特事特办,人才及项目论证全程“快速响应”;第二个是“跟投”,对人才的评价、支持以用人单位为主,政府根据用人单位支持情况跟进服务,对“416”科技创新布局和关键技术攻关急需的人才,按需配置科研项目、平台、团队、服务等优质资源;第三个是“自主”,授予重点单位引才自主权,其认定人才可直接纳入市级支持,“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了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
今年,新招收全职博士后1004人、同比增长29%,新增市外来渝人才7.4万人、同比增长19%。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50万人。
聚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抓改革
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重大改革项目,一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等5类改革联动,激发人才活力。
3项标志性举措包括:
集聚“陪跑人”,建立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陪跑人队伍,全程陪伴人才创业。目前,陪跑人队伍达到336名,提供技术撮合、项目遴选、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超过5600人次。
建设“服务港”,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基地等区域,分类布局建设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导入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人力资源等9类专业机构,推动人才、平台、技术、数据、资金等各类资源聚合。目前,7个港遴选转化人才成果超过1100项,孵化硬科技企业369家,汇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团队。
打造“渝才荟”,开发“渝才荟”数字化应用,贯通市级部门数据26项、重点应用7个,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实现了项目申报、融资对接、子女入学等38项多跨服务一网通办。比如,人才通过“渝才荟”的“计分认定”系统自行测评,达到一定分数、提交资料审核即可认定为相应层次人才、享受相应服务。目前“渝才荟”每日活跃用户1400人左右,已服务人才超过15万人次,欢迎海内外人才使用这个系统体验各种服务。
聚焦青年人才培养抓改革
重庆市着力健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方面,抓担纲领衔,各类人才项目、科技计划、创新基地向青年人才倾斜,通过“给机会、给平台、给项目”,畅通成长快速路。比如,把青年人才结构比例纳入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评价指标,激励用人单位营造支持青年人才成长的“小气候”。今年,市自然科学基金1500多个项目,40岁以下青年人才领衔的比例达73.5%。
另一方面,抓减负赋能,实施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行动3.0”,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期考核,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和情感连接,让他们专注创新创业。
“这次大会期间,还将举办青年人才来渝创新创业暨千名博士重庆行活动,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借此机会走进重庆、了解重庆,选择扎根重庆。”肖锋表示。
聚焦产业人才壮大抓改革
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推出工程师支持政策清单,建设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新建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5个,在中国星网公司等企业首批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0个,组建软件人才“超级工厂”联合体,新增卓越工程师近万名。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计划,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超过17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达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