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一则消息振奋人心: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这1000万辆中,不乏“重庆造”的身影——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121.4万辆,重回全国“汽车第一城”。在激烈竞争中,重庆也曾经历市场洗礼、转型阵痛,但最终奋起直追,重夺首席之位。
汽车,被视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新能源汽车,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长安汽车发布“新蓝鲸动力”,首创全域全场景动力解决方案,满足混动、增程在动力方面的需求;赛力斯汽车创新自研的“魔方平台”,是目前业内唯一可以兼容超增、纯电、超混三种新能源动力形式的汽车平台……驶向“汽车第一城”的路上,创新成为了新重庆的“加速器”。
今日之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中心。在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里,三四层楼高的IDRA万吨超级压铸机正在工作,这是目前全球首台两板式压铸单元。赛力斯,这家扎根重庆的新能源车企,凭借技术、品牌等优势,销量大幅提升,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发展,让重庆汽车行业含“新”量越来越足。
诚如大家所知,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卷”。在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作出如此判断,“‘卷’以价格战开场,但最终要以技术战和价值战决胜”。目前,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企业总数达到540余家,其中,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190余家。可见,对创新的投入、对技术的倚重,是“重庆造”汽车提升价值、塑造品牌、通往未来的“钥匙”。
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映照着一座城厚重的工业底蕴,也见证着“重庆造”弯道超车的策略——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塑造新重庆建设新动能新优势。
为什么是产业创新来引领?因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是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重庆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之一。汽车行业的创新,不仅辐射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更事关“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成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工厂对焦现实难题,在一线解决创新掣肘,技术才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重庆造”才能从中低端走向高端,重庆才能从“制造”迈向“智造”。
产业创新谁来推动?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它们以敏锐的行业嗅觉、强烈的开拓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攻关,引领撬动更多优质资源集聚重庆。比如,长安汽车累计掌握200余项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智能化领域专利公开量稳居行业第一;赛力斯汽车2023年研发投入44.38亿元,占营业收入12.3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些领军企业,是创新的探索者、技术的引领者,更是当之无愧的链主企业,塑造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牵引着重庆高质量发展。
飞驰的车轮,带人们奔赴诗和远方,也带着城市高速向前。“国内每卖出10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重庆造”,这是重庆定下的目标。一辆车,跑出了产业创新的“加速度”,也将跑出新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