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同“绘”迎新春:梁平木版年画让“非遗版”春节年年有“画”

千人同“绘”迎新春:梁平木版年画让“非遗版”春节年年有“画”

自动播放

凤凰重庆综合 首个“非遗版”春节,如何庆祝才有意义?梁平木版年画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答案。

1月10日,一场别具匠心的“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千人共绘梁平木版年画活动热闹上演。千人同心协力,绘制木版年画,非遗的传承与发扬在梁平这片沃土上悄然展开,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千人共绘梁平木版年画活动。熊伟 摄

“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千人共绘梁平木版年画活动。熊伟 摄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和浓郁的民间气息,早已成为人们迎接新春的必备“年货”,承载着浓浓祝福和期盼。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梁平木版年画为新春注入了无限生机,势必“画”出春节热闹喜庆氛围,“画”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千人绘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梁平“三绝”之一,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为庆祝年节而制作的民间美术品。以其淳朴的画风、鲜艳的色彩和吉祥的寓意,深受百姓喜爱。它不仅是当地传统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此次活动在重庆市梁平职教中心盛大启幕,千余名学生与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齐聚一堂。整齐排列的木版年画坯板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

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大家共同描绘出梁平木版年画的经典之作——《将帅门神》。画面中的传统吉祥图案与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展示了木版年画的独特寓意。

“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千人共绘梁平木版年画活动。熊伟 摄

“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千人共绘梁平木版年画活动。熊伟 摄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激动地分享道:“和这么多传承人一起印刷梁平木版年画,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我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大家齐心协力,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

在本次活动现场,参与者还共同拼凑了一幅1000平方米的巨大木版年画门神,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壮丽景象。

参与者还共同拼凑了一幅1000平方米的巨大木版年画门神。熊伟 摄

参与者还共同拼凑了一幅1000平方米的巨大木版年画门神。熊伟 摄

非遗保护在行动,文化传承有实效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如何让古老的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一直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2024年,“春节”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关注,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在梁平,木版年画作为传承至今的重要文化元素,早已成为春节祥瑞的“底色”。

借首个“非遗版”春节,梁平木版年画在保护和传承中焕发新生。更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文化展示,让这项传统艺术更加贴近现代生活,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正如梁平木版年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家辉所说:“春节成功申遗,让更多百姓了解到梁平木版年画这一艺术形式,也将激励新一代继续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人,这是我最骄傲、最开心的时刻。”

据悉,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弘扬,正以生动的方式在梁平校园中展开。

近年来,梁平区深入推动非遗走进课堂,将其纳入教材、融入教学,并通过延时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非遗体验。非遗传承人频繁走进学校,带来技艺传授、展演和展览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

如今,梁平已成功打造5所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培育出13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验基地。此外,梁平开设了20余项与非遗相关的校本课程,如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等,组织了120多期非遗兴趣班,吸引了1万多名学生参与,让这片文化的种子在校园中茁壮成长。

梁平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5项国家级、26项市级、124项区级非遗项目,涵盖了从精湛技艺到舌尖美味、从节庆民俗到戏剧舞蹈等多个领域。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构成了梁平共同的乡愁记忆,更展示了梁平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近,《重庆迎新春非遗地图》将梁平的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狮舞、梁平接龙习俗等四项非遗项目列入其中,进一步凸显了梁平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这些文化瑰宝如同梁平大地上盛开的花朵,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浓郁的风土气息与时代魅力。

现场学生给大家拜年。熊伟 摄

现场学生给大家拜年。熊伟 摄

梁平木版年画在“非遗版”春节的光辉中焕发新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篇章。通过本次活动,梁平木版年画不仅在校园里扎根发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它还将带着梁平非遗跃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在时代的潮流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