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广

“产城”融合 构筑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农业县”潼南成我市工业发展最快区县之一 “产城”融合构筑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几年前,潼南在人们印象中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r

原标题:“农业县”潼南成我市工业发展最快区县之一

“产城”融合构筑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几年前,潼南在人们印象中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潼南绿”蔬菜和“潼南菜花”,不仅是其最为知名的农业品牌,也是其“农业大县”的典型标签。

然而,最近几年,这个曾经的农业县却成为我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县之一,连续几年的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始终坚持工业主导,持续推进‘产城’互动,这是潼南取得如此成绩的主要原因。”近日,潼南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产业跟着功能走

“4+1”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几年前,潼南虽然农业发达,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由于缺乏产业的支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城市发展也较为滞后。

改变始于2013年,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南被划定为城市发展新区,定位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四化”同步示范区和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

功能定位变了,那么,面对原有薄弱的产业基础和相对滞后的城市发展现状,潼南该如何谋变?

“既然潼南有了新的功能定位,那么,我们的产业发展就应跟着功能定位走,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到全市发展大局中,赢得更多发展机会。”潼南区经信委一负责人说,产业兴、百业兴,因此,在有了新功能定位后,潼南首先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细分定位,重新谋划自身的工业发展路径,逐步确立起以电子信息、化工、机械加工、清洁能源和消费品工业为骨架的“4+1”产业集群发展蓝图,并加大招商和服务的力度,很快就取得了成效。

其中,按照“全市7个笔电配套基地之一”的细分定位,潼南以手机配套为突破口,逐渐引入手机配套企业、手机整机企业。整个手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是初具规模,全区手机整机规模企业达11户,去年完成整机生产5924.2万部,产值达197.97亿元。

同时,该区以自身丰富天然气资源为支撑的清洁能源产业也快速起步,凯益特殊气体、LNG加工厂、阿尔法石油等关联企业相继入驻;以农机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方向的机械加工产业,和以精细化工为方向的化工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以灯饰产业链条为主的消费品工业,实现快速壮大。

2015年,潼南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40亿元,工业增加值90.25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9%,有效地支撑和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

人口跟着产业走

“产城”互动实现良性发展

一个地区的发展,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过去,由于工业发展较为滞后,潼南曾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在外务工的人员高达23.1万人。

而随着潼南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员返乡,潼南城市化进程逐渐提速,逐渐形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的良性发展局面。

唐强是潼南崇龛镇人,过去由于在潼南当地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从2008年起,他一直外出务工。去年,潼南区刚刚投产不久的汇达柠檬招聘包装工,让他一下子动了回乡就业的念头。

“企业没有污染,又建在离城区不远的地方,现在开通了公交车,真的太方便了。”唐强说,去年春节他回家过年,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几乎没有犹豫就留了下来。如今,他在汇达柠檬已经工作了一年多。今年,他还准备在园区不远处的小区,按揭一套住房,真正在城市里扎下根来。

“这是潼南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一个缩影。”潼南区人社局副局长李红锦说,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潼南始终坚持“人口跟着产业走”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到哪里、培训就到哪里、用工需求就到哪里”的原则,尽最大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用工保障。

近3年来,潼南为全区重点产业送工2.5人,培训1.5万人,实现返乡创业就业4.7万人,该区三大工业园区产业工人总数达到1.5万人。这些人中,不少人都在城市扎根,推动了潼南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潼南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3年的1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6.68%。

而且,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不仅是工业用工得到了保障,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2015年,潼南社零总额就达到了76.57亿元,同比增长13.5%,较2013年增长了29.6%。

用地跟着人口、产业走

实现规模化集约式发展

近年来,潼南“产城”互动,逐步构建起良性的发展格局,还与潼南力促规模化、集约式发展密不可分。

“今年是我们厂迁建生产的第一年,我们的生产条件、规模和比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岩泉食品厂过去是潼南有数的规模企业之一,位于潼南老城区内,以生产岩泉牌豆瓣而闻名。但受地理条件、环保、用地指标等各方面的限制,企业扩大规模的计划数次搁浅。

2014年,该厂终于启动老厂区迁建,进入潼南工业园区,其产品的年生产能力由过去的3000吨,一跃提高到10000吨,且因为建设了新型的封闭式晒场,杜绝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产品质量、售价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较往年增幅达数倍。与该厂一样,目前,潼南已有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迁建入园”。

“这些都是我们推动规模化、集约式发展的具体体现。”潼南区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邱全能说,潼南是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这不仅对发展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潼南始终坚持“用地跟着人口、产业走”的方针,一改过往用地指标“撒胡椒面”的做法,将所有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全力保障工业园区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力促产业和城市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式发展。

据统计,仅2015年,潼南就保障工业用地近3000亩,促成了55户企业集中落户园区;保障城市建设用地2.1平方公里,为潼南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者 王翔 实习生 张泽美 

[责任编辑:冷崇锟]

独家策划

推广
推广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